觀音亭正殿神龕有兩組籤筒,一組為大理石材質,上款:「戊午年吉旦」,中書:「靈籤 澎湖觀音寺」,下款:「富清祥號 洪信雄 敬獻」。戊午年為1918或
1978年,然大理石產品系二次戰後在臺灣生產流傳,故此籤筒以
1978年製造可能性較高,寄附者富清祥號洪信雄,不詳何人。另一組籤筒為方形木製,三面書寫:「觀音大士靈籤」、「中華
民國四十三年荔月吉置」、「
馬公南甲弟子邵久敬謝」。
-
邵久(
1919-
2015),
馬公井仔垵人。父親
邵魁(
1890-
1950),幼習漢學,造詣頗深,能詩;
大正11年(1922),在
馬公開設妙中寫真館,以日本久邇宮親王為始,在澎湖的司令官、歷代廳長都由他負責拍照。
昭和5年(1930)與
昭和7年(1932),
邵魁連任兩屆
馬公街協議會員。
-
二次戰後,邵久擔任臺灣省政府糧食局高雄管理處澎湖分處秘書。
觀音亭於
民國46年(1957)發起改建,邵久為改建委員之一。並與
曾石柳、胡長在、洪住、
薛庚寅、蘇有土等人敬獻「現如來」匾。
民國55年(1966)2月2日,時任救國團澎湖縣團務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的
莊東鼓吹成立
燈謎研究會。
澎湖縣燈謎研究會遂在澎湖團委會輔導下創立, 原始會員有︰
莊東、
郭自得、
顏其碩、何肇邦、莊九、王以德、
吳克文、呂萬祿、阮壽昌、邵久、王大鯤、宋偉凡等人。邵久任總務組長、王以德為活動組長、總幹事許高橋、會務委員有:
郭自得、
顏其碩、何肇邦、邵久、王大鯤,由
郭自得先生出任首任會長。 當時的
猜燈謎活動常在
馬公二信的營業大廳、軍人之友社、
澎湖縣立圖書館等地主辦。
郭自得、王大鯤、邵久諸人也常主持
燈謎會猜。 邵久退休後旅居臺北,
民國97年(2008)九十大壽的邵久先生自臺北搭機返回澎湖,參加澎湖
燈謎研究會召開的會員大會,翁開懷理事長特以事前訂製的金質賀匾來祝賀邵久「九十歲生日快樂」。
-
二次大戰,居住於澎湖的日人遭到遣返回日本,這些居住於澎湖的日人乃成立日本
馬公會,組團回澎緬懷昔日故土與友人。在澎湖出生的廣中治郎,與家中經營照相館的邵久先生,在
馬公公學校為同窗,兩人情誼深厚,二次戰後仍保持密切聯繫,並透過日本
馬公會交流聚會。例如,
民國75年(1986)6月17日,日本
馬公會一行人在會長松尾光二率領下前來澎湖,並贈送一尊觀音、捐款30萬日幣與匾額「
普渡眾生」給
觀音亭,並拜訪在澎湖的舊友。 邵久先生過世後,骨灰安置於
馬公菜園納骨塔,廣中治郎生前就希望能將骨灰與邵久放在一起。廣中治郎辭世後家屬遵照其遺願,希望將部分骨灰移往澎湖存放。廣中後裔透過日本
馬公會駐澎湖特別顧問林麟祥居間聯繫此事,原本以為不容易達成,但邵家後人卻一口答應,並表示父親生前已交代,兩位辭世長者透過骨灰併放的方式,延續生前情誼。 人間友情,於斯為盛。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9-09-10。知識更新|2020-04-28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