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羅德信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同義詞彙|羅德信神父
-
羅德信(1915-1987),義大利人,在義大利學歷史,民國35年(1946)至中國大陸雲南昭通、巧家等地以天主教靈醫會神父傳播福音,民國38年(1949)中國大陸情勢逆轉,因不捨離開雲南教區,被中共以特務身分逮捕入獄,民國42年(1953)逃出大陸後回到義大利。民國43年(1954)9月4日抵澎湖,接替潘志仁神父成為「瑪利診所」負責人,自此一生最精華18年歲月,均在澎湖度過。在醫療訪問的過程中,深覺建造醫院的迫切,經3年的籌募基金,並克服人力、物力上的困難,苦心經營下,民國46年(1957)5月12日創建惠民醫院,5月20日在梵蒂岡教廷駐華公使黎培理主持下,舉行正式開幕典禮。因其對澎湖醫療的貢獻,民國52年(1963)獲頒澎湖榮譽縣民。
-
除醫療外,亦致力社會救濟工作。先在馬公郊區興建一座擁有36戶住家的惠民新村,繼在民國58年(1969)6月18日在中興國校附近完成惠民二村惠民二村的籌建方式由地方人士組織慈善委員會,籌畫貸款基金,並無接受任何的救濟,以自助助人的原則,使工程能順利的完成。在落成感想中闡明其濟助對象以貧困疾患無室定居者為對象,不分省籍更不分教別,並以人口眾多有貧民證書之貧民為優先進駐條件。23因為解決貧民住宅問題並捐贈價值16,000元聯合服務義診券等社會福利工作,民國59年(1970)獲好人好事表揚。
-
澎湖雖在日治時期即有天主教教友,但總人數不超過10人。其初期在澎傳教也以醫藥傳教吸收教友,開始成效不彰,但其仍憑毅力與先前在雲南巧家的傳教經驗,努力用中文溝通,另一方面苦練福佬話,每天與地方人士接觸。當時縣長李玉林亦是群眾運動專家,彼此較勁爭取群眾的支持。其將先前在雲南受共黨迫害經歷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義大利文寫成小冊在歐洲勸募來發展教務;另外爭取國際救濟物資,當時國際救濟總署物資一度由其發放,掌握這一契機,吸收3,000名天主教徒,也建成惠民醫院,經其奔走,建了馬公沙港烏崁西嶼白沙等地的天主堂,並仿效當時李玉林縣長的地方配合款,建了許多克難漁港。沙港土地公廟落成時還舉行盛大落成典禮,邀請臺北天主教國家的駐華使節到澎參加,使澎湖舉辦好幾次國際活動。除其學歷史的背景外,也通醫藥與土木工程,現在大倉漁港碼頭、村外聯絡道路、翻修多回的老厝,皆自民國42年(1953)開始由其帶領當地居民共同完成。初期赴澎時還曾行醫,後為培植接班人遂送呂神父回羅馬大學醫科深造及大鬍子何義士完成醫專學程,其則專心負責行政事務。
-
在離島醫療方面,初期惠民醫院與縣內衛生局合作,提供合適的醫療服務給距馬公較遠的居民,最初大約2個星期去一次烏崁沙港講美赤馬西嶼)等小島。同時對痲瘋病患與肺癆患者也照顧有加。民國60年(1971)開始在通梁設置醫療巡迴站,每天有醫療車到通梁村一次,對當地居民提供醫療服務和傳福音。
-
在澎期間,教友不但將其當成知己,就連開店也會詢問其意見。當時湖西代表會陳雲程要開西裝店,其與《澎湖建設》「二郎神」研究,取名「優美男裝社」,取其外文意思美觀與中文吉祥之義,這家西裝店就這樣出名。此外,還不時資助人做生意,當時很多人都因其幫忙而發達。即使沒錢幫助別人,也會自願擔保,設法借錢資助人,使許多人對他仍感恩不已。離澎後18年間經常返澎訪問教友,教友們的婚喪大事,也返澎參加。
-
民國60年(1971)民國66年(1977)調任羅東聖母醫院第4任院長,交卸教務後,進一步領導天主教靈醫會亞洲教務,長年往來菲律賓、印度、臺灣之間,後來在臺北設立機構,直至中風後,才居住在羅東聖母醫院。民國76年(1987)春節前病逝羅東聖母醫院。
-
文字來源|續修澎湖縣志(人物志)
知識建檔|2019-09-05。知識更新|2024-06-22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