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惠民醫院記錄

2020惠民醫院記錄|拍攝日期:2020-08-14(星期五)

惠民醫院

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隱藏資訊

民國41年(1952)4月天主教潘志仁神父在馬公設靈醫會據點,展開為貧窮漁民的服務工作;民國42年(1953)馬仁光修士從羅東聖母醫院來馬公,6月25日成立瑪利診所;同年9月4日羅德信神父接替潘志仁神父負責馬公地區的教會事務,民國43年(1954)開始籌設惠民醫院,經過3年努力,民國46年(1957)5月2日在梵蒂岡教廷駐華公使黎培理主持下,位於瑪利診所旁的馬公惠民醫院開幕,設有14間病房,民國49年(1960)病床增加為45床,民國55年(1966)擴增院舍,病床增至70張,最後再擴為120床。
-
醫院成立初期,與衛生所合作,每兩星期去一次白沙離島與西嶼偏遠地區作巡迴醫療,民國60年(1971)開始設置通梁醫療巡迴站,每天有醫療專車去通梁一次。通梁後來改設醫療站(診所),民國80年代初期因人力不足,開開停停,民國86年(1997)之後復設,每天由馬公派遣醫師前去看診。民國89年(2000)5月19日通梁診所接受縣衛生局委託承作復健中心業務,頗受當地民眾好評。由於通梁復健中心的成功經驗,縣府後來又陸續在望安衛生所七美衛生所內規劃第二、三家復健中心,民國92年澎南區規劃第四個復健中心,8月5日辦理公開甄選醫療專業機構委外經營,由惠民醫院獲承作權。
-
惠民醫院先後由羅德信、呂道南、達神家、王理智、何義士等神父(或修士)主持院務,其中羅德信何義士曾獲頒澎湖名譽公民。民國86年12月起,惠民醫院轉型,取消住院制度,改辦理護理之家及重殘養護,護理之家有50張病床,重殘養護有30張病床。民國80年代後期,由於醫療水準逐漸提高,私人診所林立,惠民醫院從最初的診所到今日醫院規模,所服務過的病患不計其數,但在近幾年來,受到社會型態改變、全民健保的實施及醫療服務品質、水準轉型的影響,專科醫師不是轉往大醫院就是開診所,而造成院內醫師大量流失,曾一度面臨結束的危機,院長基於為民服務的理念,向教會力爭留下,並與臺北耕莘醫院合作調派醫師到澎支援,使該院結束營業危機暫時解決,針對澎湖縣處於離島地區,醫療設備品質不如臺灣本島的大醫院,且年輕人外流嚴重,小家庭式生活越來越普遍,且已逐漸傾向老年社會,基於服務病患的理念,及擴大服務老人及慢性病患,在院長及院內幹部的研商後,決成立澎湖首家「護理之家」,此不但能提供老人病患及慢性病患者一個良好的醫療安養環境,且能減輕家庭照顧病患的壓力及負擔。民國87年(1998)2月17日,惠民醫院附設護理之家成立,採取與聖母醫院、耕莘醫院合作的方式,開辦初期有專任及兼任醫師6人,服務中風病患、手術後安養、活動力受限、無法自我照顧的患者。
-
除惠民醫院外,澎湖另一處護理之家為澎湖醫院利用安宅精神病院原擬作為病患社區工廠的兩層樓建築加以整建,改為護理之家,於民國87年(1998)12月17日開業。
-
依據澎湖縣衛生局民國92年(2003)8月公布的「澎湖護理機構收費標準」,護理之家收費標準如下:
-
一、全日照護費:包括病房費(依病房人數及空間大小收費)、護理費(視病況與需照護程度收費)、普通伙食費、洗衣費、個人衛生維護(身體清潔等)、接送交通費(以二次為限)及提供日常休閒活動等。月托費以新臺幣23,000元至40,000元計收,全日托以新臺幣1,000元至1,500元計收。
-
二、日間照護機構照護費:包括病房費(依病房人數及空間大小收費)、護理費(視病況與需照護程度收費)、普通伙食費、洗衣費、個人衛生維護(身體清潔等)、接送交通費(以二次為限)及提供日常休閒活動等。月托費以新臺幣12,000元至17,000元計收,日托費以新臺幣800元至1,000元計收。
-
三、復健費、因病就診費,依照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不得重複收費。
-
民國91年度,縣府編列500萬元預算,在望安七美澎南區設置復健中心,望安七美兩鄉併入IDS計畫,由阮綜合醫院為管理中心;澎南區於92年8月辦理公開甄選醫療專業機構委外經營,由惠民醫院承作。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衛生志》
-
民國41年(1952)4月天主教潘志仁神父在馬公設靈醫會的據點,展開為貧窮漁民的醫療服務;民國42年(1953)馬仁光神父從羅東聖母醫院來馬公,於6月25日成立聖瑪利診所;同年9月4日由羅德信神父接替潘志仁神父負責馬公地區的教會事務,民國43年(1954)開始籌設惠民醫院。民國46年(1957)5月2日在梵蒂岡教廷駐華公使黎培理主持下,位於聖瑪利診所旁的馬公惠民醫院正式開幕(設有14間病房)。民國49年(1960)惠民醫院把病床增加為45床,民國55年(1966)擴增院舍後,又增加到70床,最後再擴為120床(靈醫會五十週年專刊編輯委員會2002:10-11)惠民醫院在民國60年(1971)設立通梁醫療巡迴站,每天以醫療車做巡迴醫療,後來正式改成醫療站(診所);民國80年代初期曾因為人力不足而開開停停,到86年(1997)才恢復正常,每天由馬公派醫師前去看診。同年12月,惠民醫院轉型,取消住院制度,改辦理護理之家及重殘養護(護理之家有50張病床,重殘養護有30張病床)。民國87年(1998)2月17日,惠民醫院附設護理之家成立,並且和聖母醫隊、耕莘醫院合作,設有專任及兼任醫師6人,專門服務中風病患、手術後安養、活動力受限、無法自我照顧的患者。後來又結合縣政府社會局、縣衛生局及民間慈善團體,成立「長期照護管理示範中心」;中心於民國89年(2000)5月6日啟用,地址設於惠民醫院側門一樓,同年5月19日通梁診所也接受衛生局委託辦理復健中心業務。民國92年(2003)4月24日,再結合本縣社會局及相關單位,成立「照顧管理中心」中心於民國93年(2004)3月1日遷到澎湖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2樓(謝國興2005b:76-78)。
-
文字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三輯光復里中興里
知識建檔|2020-04-30。知識更新|2024-11-07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