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二十萬分一帝國圖|澎湖島

臺灣二十萬分一帝國圖|澎湖島|

地圖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同義詞彙|澎湖地圖
-
地圖對於歷史研究而言不僅是地點的標誌,也是歷史建構的一環。曹永和院士首開先河,利用16、17世紀西方古地圖做為研究台灣早期歷史的重要依據。翁佳音先生更以16-17世紀的文獻與地圖指出:大部分葡萄牙文獻指稱台灣為Lequeo pequeno-小琉球,1584 年西班牙船長航經臺灣時,才首次於航海誌稱台灣這島嶼為 As Ilhas Fermosas-美麗諸島。因此,西班牙人比葡萄牙人更明確的指稱Fermosa才是台灣本島。
-
16、17世紀澎湖位處於東西洋航路南來北往的中介點,此航路一條係以澳門為主的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途經澎湖群島北繞琉球群島抵達日本。另一條則經澎湖群島後南向菲律賓,之後並與西班牙人於1571年起占領的馬尼拉互通往來。「澎湖僻在興、泉外海,其地為漳、泉南戶,日本、呂宋、東西洋諸國皆所必經。南有港門,直通西洋。」因此,澎湖諸島自16世紀中期也出現在西方的地圖。例如,1563年拉撒路.路易斯(Lazaro Luiz)所繪的地圖集,雖未註明島名,但已出現澎湖群島的模樣。
-
17世紀初,荷蘭人二度入侵澎湖並於風櫃尾築城,爾後澎湖也成為荷蘭人東亞貿易的轉運站,《熱蘭遮城日記》即出現許多澎湖的地名與島名。Moses Claesz. Coomans於1622年測繪的澎湖島圖已描繪澎湖本島白沙島西嶼的輪廓,也包含海域的暗礁、沙洲。此圖位於風櫃尾的城砦即為荷蘭人1622-1624年所築之紅毛城。北邊註記:「放大的澎湖即漁夫島」(Pehoe ofte de pescadores im groot),澎湖內海中的島嶼應為大倉,三大島之外則分布許多小島。Francois Valentyn的Oud en Nieuw Oost-Lndien-《新舊東印度誌》刊行於1726年,圖名:<Kaart van het Eyland Formosa en de Eylanden van Piscadore>(福爾摩沙島與澎湖群島圖),此圖繪製於1642-1653年。有關澎湖部分,包括Piscadores-漁翁群島(澎湖群島)、Pehou -白沙島、VissersEyl. -漁翁島西嶼)、Phehno -澎湖本島大山嶼)、KlyneTaaffel-小案山桶盤嶼)、Groote Taffel -大案山虎井嶼)、‘t Rovers Eyl.-海賊島(望安島)、‘tWesterEyl.-西島(花嶼)、‘tHoogeEyl.-高嶼(貓嶼)等。這些澎湖島名,往後西方地圖繪製者也沿襲此一命名原則。
-
18世紀初期,法國籍耶穌會教士,曾在1710年左右來臺測量,1715年寄給耶穌會上司的書信附有三張地圖,其中一張是<Carte des Iles de Pong-Hou.suivant le point sur lequel ont e`te` faites les cartes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par l`ordre et aux frais de l`empereur>(澎湖群島圖)。此圖旨在強調澎湖比安平港更適合停泊船隻,並標示澎湖諸多島名與安平港附近地名。
-
19世紀中葉,歐洲強權打開清朝門戶,西方各國船隻往來於台灣海峽日趨頻繁,地圖、水文的測繪不僅提高船隻航行的安全,更是從事軍事活動不可或缺的參考。本文首要介紹英國海軍上校Richand Collinson1844年前來澎湖所測繪的<澎湖群島海圖>;第二,為清法戰爭1885年法軍攻打澎湖所繪製的<澎湖群島>;第三,為1895年日本所繪的<澎湖嶋>、以及1900年所繪的<日本台灣西岸澎湖列島>。透過以上英、法、日等國的澎湖主題地圖所記載的地名、水域與建築,探討其對澎湖的認識與影響。
-
作者|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