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鎖港漁港
民國56年(1967)及57年(1968)再由里民配合勞力,興建防波堤138.5公尺,浚渫泊地17,438公尺(張默予19 ....
- 鎖港里
度縮小為大約每3年增加一百人,民國57年(1968)有2,724人,59年增加為2,811;民國60年有2,861人,到 ....
- 山水國小
3人;此後,學校編制逐漸擴增;民國57年(1968),更名為「澎湖縣馬公鎮山水國民小學」;到民國63年(1974),學生 ....
- 上帝廟
禁,至12月初10日出禁。
民國57年(1968)鄉老陳戊己、陳祖安、吳清和。
民國58年(1969)鄉老陳金生、黃 ....
- 陳傳位
屆市民代表、山水里第六屆里長,民國57年(1968)左右擔任農會理事。民國66年(1977)風櫃里因為在風櫃國小北邊開挖 ....
- 五德國小
校獨立為山水國民學校,該校則在民國57年(1968),易名為「澎湖縣馬公鎮五德國民小學」。
五德國小學區涵蓋五德里、鎖 ....
- 威靈宮
由許丕謨贊助,吳宗喜等監工,於民國57年(1968)冬天落成。民國86年(1997)因為颱風侵襲,屋頂損壞,再次重修成現 ....
- 威靈宮重建記
,永垂後世。謹為之記。
中華民國五十七年戊申仲冬弟子吳悠洞敬撰書 ....
- 井垵里
關係寫下了634人的最高紀錄(民國57年只有586人)。
翌年起井垵里的人口逐漸減少,只偶而出現微幅的增加,民國59年 ....
- 嵵裡國小
「澎湖縣馬公鎮嵵裡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更名為「澎湖縣馬公鎮嵵裡國民小學」。該校位於馬公市郊區,屬於偏遠地區 ....
- 嵵裡海水浴場
開幕之後屢有虧損,鎮公所因而在民國57年(1968)決定將海水浴場出租給民間經營。44翌年鎮公所又在嵵裡海水浴場全面造林 ....
- 風櫃國小
「澎湖縣馬公鎮風櫃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再改制為「澎湖縣馬公市風櫃國民小學」。風櫃國小位於馬公本島西南隅, ....
- 三官廟
新址建新廟,仍號「溫王廟」。至民國五十七年十二月竣工,將本舊廟內所有神像二十餘尊恭迎至新廟安座,惟舊廟已建有二百餘年之歷史 ....
- 桶盤國小
增加到115人(為歷年最高),民國57年(1968)改名為「澎湖縣馬公鎮桶盤國民小學」。民國81學年度(1992),桶盤 ....
- 桶盤里
6年寫下了701人的最高紀錄。民國57年桶盤里的人口開始減少(有643人),59年以後更因為人口大量外移到馬公而減少為5 ....
- 虎井國小
學,男生則有52人,共63人,民國57年(1968)改名為「澎湖縣馬公鎮虎井國民小學」。該校屬於偏遠地區學校,是單一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