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2023鳳鳴廣播電台記錄|
拍攝日期:2023-11-19(星期日)
知識分類|
類:
治理
民生
通訊
區:
馬公市
鐵線里
民生
───
鳳鳴廣播電台轉播站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鳯鳴廣播電台
-
鳯鳴廣播電台的前身是
民國23年
(1934)
廣播界的名人袁鳳舉在上海創立的「鳳鳴播音社」,
民國26年
(1937)
「七七事變」爆發後,袁氏將播音社遷到英租界內的煤業大樓繼續發音,改名為「鳳鳴廣播電台」。不久鳳鳴電台因為播出國府委員馬相伯百齡大慶節目,遭日軍查封;到
民國34年
(1945)
抗戰勝利才在上海恢復播音,同時又設立了「民本通訊社廣播電台」,還協助鍾中華、自由、大同、新都、青年及建設等電台聯合發音,首開民營電台聯合播音的創舉。
-
民國38年
(1949)
袁鳳舉跟隨國民政府把廣播器材拆遷來台灣,先在台北恢復「民本電台」,是上海幾十座民營電台之中唯一遷來台灣的電台,也是台灣第一家的民營電台。
民國39年
(1950)
袁鳳舉鑑於台灣南部尤其是工商業日趨繁榮的高雄市卻沒有民營電台,因此把鳳鳴電台遷到高雄復業,起先只用兩根竹竿做天線來慘澹經營;後來聽眾愈來愈多,才在
民國48年
(1959)
增設第二廣播部,到
民國55年
(1966)
又在高雄市九如二路興建鳳鳴大廈。
-
民國57年
(1968)
鳳鳴廣播電台響應政府「希望各電台在偏遠地區建立轉播站」的號召,到澎湖來選在今
201號縣道
鐵線
公車站牌附近設立全省第一座民營的轉播站(照片3-4)。澎湖轉播站台發射塔高42公尺,發射範圍可以涵蓋雲嘉地區及福建沿海,同年12月實施全天候24小時播音,目前仍然有2名工作人員輪流管理維護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2輯)
知識建檔|2021-11-24。知識更新|2025-05-13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十二輯鐵線里鎖港里
|
第40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井垵吳府殿重建落成碑記
|
戒嚴期
|
井垵里
|
石碑
善導寺
|
戒嚴期
|
鎖港里
|
佛廟
登香台
|
解嚴後
|
鼎灣村
|
待分類建築
北斗七星君廟
|
鼎灣村
|
星君廟
內垵相公宮落成簡誌
|
戒嚴期
|
內垵村
|
石碑
棕腹啄木鳥
|
啄木鳥科
造船廠
|
造船廠
建國黃昏市場
|
解嚴後
|
光復里
|
市場
國際市場
|
戒嚴期
|
光復里
|
市場
公務人力培訓中心
|
中興里
|
社會教育
鎮南宮
|
風櫃里
|
有應廟
福安宮
|
風櫃里
|
待分類廟
相公宮
|
清領時期
|
內垵村
|
待分類廟
大德廟
|
竹灣村
|
待分類廟
北辰宮
|
明治
|
長安里
|
王爺廟
福德祠
|
解嚴後
|
大池村
|
土地公廟
木神龜
|
風櫃里
|
雕刻雕像
菜宅
|
農業設施
菓葉國小
|
戒嚴期
|
菓葉村
|
國小
菓葉漁港
|
菓葉村
|
漁港碼頭
平台知識總數
7,543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