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商業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2023嵵裡國小紀錄|
拍攝日期:2023-09-13(星期三)
類:
文化
教育
學校
區:
馬公市
嵵裡里
嵵裡里教育
───
嵵裡國小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聯絡資訊|
▲隱藏資訊
電話|06-9951332
地址|
880馬公市嵵裡里114號
同義詞彙|嵵裡國民小學、嵵裡國民學校、嵵裡分校
-
嵵裡
國民小學原來是
五德國民學校
的
嵵裡
分校,
民國45年
(1956)
8月奉准獨立成為「澎湖縣
馬公鎮
嵵裡
國民學校」,
民國57年
(1968)
更名為「澎湖縣
馬公鎮
嵵裡
國民小學」。該校位於
馬公市
郊區,屬於偏遠地區學校,學生都來自
嵵裡里
。民國46學年度,編制5班,學生有男生106人、女生21人,計127人;後來該校學生逐年下降,到民國92學年度,有學生75人、編制6班、教師9人,每班平均學生人數為12.5人。。
-
文字來源|續修澎湖縣志(教育志)
-
民國40年
9月5日,
五德國民學校
於
嵵裡里
與
井垵里
之狹長陸連島地區設立分校,本校於焉開始。
民國45年
8月升格獨立為
嵵裡
國民學校(校址位於
種苗繁殖場
),學區包括
嵵裡里
及
井垵里
。
民國56年
間,承蒙基督教會補助整建環境,興築護堤,改善學校環境。
民國57年
8月改制,易名為
嵵裡
國民小學。
民國58年
8月間,學校(現為
種苗繁殖場
)遭受美勞西颱風侵襲,損失慘重,學生安全飽受威脅,經過家長討論與政府評估,遂決議遷校至現址。
民國59年
,陳連富校長於任內,經地方熱誠捐地、軍方全力協助,歷經3年後,在
民國61年
完成遷校至現址。
民國61年
8月,
井垵
學區應家長要求及縣府同意,規劃入
五德國小
,本校由12班減為7班。
民國91年
東側校舍落成啟用。
民國93年
9月
澎湖醫院
內科鄭鴻藝主任捐贈本校10萬元,成立獎助學金至108年,鼓勵對外參加比賽學生及學業優異學生。
民國95年
5月西側校舍落成啟用。
民國96年
午餐廚房改建完工。
民國104年
裝置太陽能發電板。
民國106年
4月1日於王文瑞校長籌辦下,辦理60週年校慶。
民國108年
11月9日聯合辦理第10屆
澎南區
聯合運動大會。
民國109年
8月1日起經家長爭取與縣府同意,
井垵
學區劃為自由學區,可就讀本校。
-
文字來源|國小官方網站校史沿革
-
以前
井垵
、
嵵裡
的孩童都就讀設在
雞母塢
的
馬公
公學校
嵵裡
分校(戰後初期稱為
圓頂國民學校
),
民國40年
(1951)
9月5日「
圓頂國民學校
」(
1954年
改名為「
五德國民學校
」)成立
嵵裡
分校,供
井垵
、
嵵裡
兩里學童就近上學。
民國43年
(1954)
5月開始在
嵵裡
和
井垵
兩里之間的地峽東端興建分校教室,總經費16,400元;20同年7月完工,稱為「
五德國民學校
嵵裡
分校」。
民國45年
(1956)
分校升格獨立為「
嵵裡
國民學校」(照片3-1),當時的操場很小,又滿地砂石,運動會常常要利用大退潮時,在北側的海邊沙灘上舉行。21
-
民國57年
(1968)
8月
嵵裡
國民學校改制易名為「
嵵裡
國民小學」,
民國58年
(1969)
8月校舍受到貝蒂颱風重創,經家長會討論及政府評估後在11月成立遷校委員會,決議在
嵵裡海水浴場
北側高地興建新校舍。新校舍在翌年7月動工,
民國61年
(1972)
完工;
井垵
居民則認為新校區比
五德國小
更遠,因此向縣政府建議3種解決方案:(1)將舊校區改為分校供
井垵
學童上學;(2)由
井垵里
民提供分校校地,將
嵵裡
國小要增建的3間教室改建在
井垵里
;(3)准許
井垵里
學童到
五德國小
就讀。同年8月縣府將
井垵里
劃歸
五德國小
學區,
嵵裡
國小則由12班減為7班,在9月份正式遷校到
嵵裡里
114號今址。
-
遷校之後的
嵵裡
國小校園大部分都尚未整平,現在廚房附近的多孔狀
玄武岩
更是連推土機都無法剷平,後來請
澎防部
派工兵來鑿孔埋信管爆破之後才推平(耗資434,000元)。東南部的凹地部分則由里民林足以捐出自家的田土來填平,之後由縣政府補助40,000元,家長捐款176,700元擴建操場;里民陳自然也捐贈土地並協助募款捐建圍牆,一直到
民國66年
(1977)
5月校舍才全部落成(照片3-2)。
-
民國84年
(1995)
教育部補助臺灣省教育廳試辦「教育優先區計畫」,針對「山地及離島地區」的學校給予專款補助,以落實「教育資源分配合理化」與「教育機會實質均等」的目標。翌年
嵵裡
國小在「教育優先區計畫」的補助下成立節奏樂隊,
民國88年
(1999)
又成立小男籃球隊,來充實學生的課外生活,培養各項才藝。節奏樂隊歷年來在翁麗淑、王淑玲、夏麗鳴、王琇瑩、葉彩妹、陳惠菁、沈瑞婷、陳心潔等多位老師的指導下頗有佳績,曾分別在86及88學年度得到全縣國小乙組優等第一名,到
民國95年
(2006)
才因為學生人數減少及指導老師生產而停辦。小男籃球隊也積極參與縣內各項比賽,
民國90年
(2001)
的縣長盃新春籃球錦標賽、籃委盃籃球錦標賽、議長盃籃球錦標賽等比賽,都獲得小男組第二名。
-
民國87年
(1998)
嵵裡
國小的校舍被列為本縣「海砂屋危險教室」,翌年獲得教育部補助進行校舍重建第一期工程。川堂以東的教室、庭園及地下室在
民國90年
(2001)
開工,
民國91年
(2002)
3月完工,總工程費19,755,975元。翌年又獲得離島建設基金補助工程款18,910,000元進行校舍第二期工程,川堂以西的教室、前庭,及東側的視聽教室、圖書館、司令台、看台、校園後牆壁等,都在
民國94年
(2005)
2月動工,95年
(2006)
2月完工(照片3-3)。23
-
嵵裡
國小位於
馬公市
郊區,民國46學年度獨立時的編制有5班,學生有男生106人、女生21人(共計127人)。後來逐漸增班,學生最多時有12班,到
民國61年
因為學區重劃而驟降為7班(林文鎮 2005b:105)。此後學生逐年下降,目前(95學年度上學期)有6個班、教職員11人、學生64人。
-
文字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
知識建檔|2019-09-13。知識更新|2023-09-16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一教育志
|
第118頁
延伸知識|
▲隱藏連結
嵵裡國小八音隊
|
嵵裡里
|
藝文
知識相簿|
▲隱藏連結
2020嵵裡國小紀錄
14
張
2023嵵裡國小紀錄
5
張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綏及萬方匾
|
赤崁村
|
文物
鄉賢匾
|
瓦硐村
|
文物
懷遠將軍誥命文匾
|
瓦硐村
|
文物
懷遠將軍匾
|
瓦硐村
|
文物
張百萬故居
|
赤崁村
|
建築
萬邦咸寧匾
|
鎮海村
|
文物
代天巡狩匾
|
中屯村
|
文物
威靈丕振匾
|
中屯村
|
文物
處暑過準備賣什貨
|
諺語
大池角「人客公」墓塚
|
大池村
|
文物
北辰市場
|
陽明里
|
建築
綏及萬方匾
|
赤崁村
|
文物
格被神恩匾
|
小赤村
|
文物
鐵砧嶼
|
赤崁村
|
島嶼
威光海國匾
|
小赤村
|
文物
蜩鳴宮
|
小赤村
|
寺廟
海嶽威震匾
|
岐頭村
|
文物
靈昭顯應匾
|
岐頭村
|
文物
鳳儀宮
|
岐頭村
|
寺廟
協天大帝匾
|
港子村
|
文物
知識平台|資訊總數
7,219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