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五德威靈宮紀錄

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2021五德威靈宮紀錄|拍攝日期:2021-09-13(星期一)

威靈宮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隱藏資訊
  • 宗教類別|道教
  • 主祀神祇|保生大帝
  • 登記狀況|已登記

隱藏資訊

威靈宮主祀保生大帝。曾在大正2年(1913)重修,民國35年(1946)重建;民國56年(1967)又由歐靖國等人發起募款重建,由許丕謨贊助,吳宗喜等監工,於民國57年(1968)冬天落成。民國86年(1997)因為颱風侵襲,屋頂損壞,再次重修成現貌。目前威靈宮除了主祀保生大帝之外,還副祀有真武大帝、哪吒太子、文衡聖帝、溫府王爺等神祇,每年由里內有繳交丁口錢的男丁分為5組,分別負責5尊主要神明聖誕日的牲醴準備和祭祀。
-
五德威靈宮於大正11年(1922)創立「威化社嚴善堂」,由許超然與歐積穀兩人協助在歐家扶鸞,同年著作《覺悟轉新》善書1部。太平洋戰爭時善堂曾一度被禁止,民國40年(1951)改名為「同化社向善堂」,由許超然之子許貞吉協助,著作1部《覺醒金篇》善書。民國62年(1973),再改名為「文化社保安堂」,由吳克文校正善書《覺路自新》1部(4本),民國68年(1979)又由吳克文協助著作善書《引道慈航》1部4本。
-
威靈宮總共在聚落邊緣設有5個營頭及7個附屬的小營頭,其中東營位於五德里51-3號的北側,西營坐落在五德里88-1號南邊約65公尺處的丘地上。南營早期位於社區牌坊對面的馬路旁,後來因為興建澎南國中而遷移到國中西南側(圍牆外);北營位在社區活動中心西北方約15公尺的空地上,中營則設在201號縣道五德里109-3號南方約250公尺的路口附近(距已廢棄的雞母塢1號約50公尺)。至於7個小營頭則是分別設在社區牌坊東南方、五德里29-9號南側的201號縣道旁、五德里109-3號往201號縣道北側的路上(有兩座)、五德里83號西南方約25公尺處、五德里五德營區的路上(五德里79號西南方18公尺處),及威靈宮東北方的海堤旁。
-
資訊來源|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
澎湖紀略》:「真人廟:廟一在峙裏澳,一在奎璧澳.真人姓吳名夲......」。因此五德威靈宮雖稱其廟始建於道光年間,但依此記載,至少在《澎湖紀略》完成時間的1769乾隆34年)年,現今澎南地區鎖港里風櫃里一帶)就有奉祀吳夲的廟宇,五德威靈宮的歷史應該可以上溯至1769乾隆34年)。
-
1967年由歐積國、歐金巡、吳福仁、吳瓊瑞、歐春木、歐石秀、吳石吉、歐石領等人發起募款重建,許丕謨熱心贊助,值年鄉老為吳宗喜、歐青龍、陳媽銓,於1968年完工,該次重建碑記並載有當時有將原先道光年舊廟的觀音山石之石窗、石柱、石金爐、牌匾都予以保留使用,部分石材構件嵌於廟的右廂房,只不過受海風鹽化影響多已有風化現象。但這批構件,應該是澎湖地區現存歷史最久遠的廟宇舊構件。
-
文字來源|陳英豪先生
知識錯誤回報


隱藏資訊

真人廟廟一在嵵裡澳,一在奎璧澳。真人姓吳名本,乃泉之同安縣白礁人......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