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滬
口,1930年增加為365口,1937年又減少為243口。
第三,1932年《澎湖廳水產基本調查報告書》提及澎湖地區石 ....
- 水產運銷
塊,等待出口。
日治末年(約1937年左右),澎湖動力化的船隻逐漸增加,也有部分的搬運帆船也加裝發動機,形成所謂的機帆 ....
- 澎湖廳水產會
限責任、有限責任、或保證責任。昭和12年(1937)3月湖西庄「保證責任良文港漁業協同組合」成立,翌年(1938)4月鎖 ....
- 珊瑚漁業
的珊瑚漁業只有3年的好光景,到昭和12年(1937),產量已減少了將近一半(約6.5噸)。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珊瑚市場跟 ....
- 日治時期澎湖人口
灣人戶量自此年起呈增長趨勢,至昭和12年(1937)戶量為6.22人達於頂峰,之後才又減緩。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 ....
- 民防組織
聽從警察之指揮,即時赴援。
昭和十二年(1937)中日戰爭爆發,日政府除了壯丁團外,在各派出所轄區叉設置防衛團,防衛團 ....
- 防備衛所
軍的陸上防潛據點■
1937(昭和12)年,軍國主義高漲的日本侵略中華民國後,受到英、美、荷的經濟制裁,斷絕戰略物資輸入 ....
- 痲瘋病:誤解排斥與大愛
「樂生療養院」,收容癩病患者。昭和12年(1937)該院共收容病患106人,其中澎湖籍的患者共63人。民國39年(195 ....
- 日治時期保健衛生
者經發現,都予以強制收容。根據昭和12年(1937)統計,樂生療養院收容患者有106人,其中澎湖籍在院人數即有63人。自 ....
- 日治時期醫藥資源
水,和日籍的尾形氏來澎設齒科。昭和12年(1937),繼陳丁癸之後,另一澎湖籍馬公人許等成,亦返澎設立澎湖齒科。
醫事 ....
- 衛生行政機構
清井醫院學習調劑(配藥)兩年,昭和12年(1937)至民國35年(1946)在穎川醫院擔任醫務助理。民國35年澎湖霍亂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