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名士張溪泉
-
張溪泉(
1881-?),
日治時期居住地澎湖廳
馬公街馬公279番戶,家中排行長男。父親張純卿,母親陳腰。幼時學習漢學,
明治31年(1898)國語傳習所畢業生,同期畢業者共有30名。張溪泉爾後繼承父業,經營雜貨生意,並未進入教師或警察等公務體系。
-
臺灣澎湖進入
大正時期後,社會逐漸穩定,經濟次第發展。古閑義康針對澎湖漁村調查之後,
大正9年(1920),總督府連續五年編列經費補助水產會,貸款給澎湖漁民建造動力漁船,前後總計興建40艘,澎湖的漁業開始進入機械化動力時代,漁獲量快速成長。
大正11年(1922)成立
馬公水產補習學校,為當時全台灣唯一的水產補習學校,不僅提昇澎湖地區水產專業水準,也為漁村培育許多傑出之中堅份子。
大正14年(1925)以後,許多漁村也相繼成立漁業組合,澎湖的水產業乃逐漸建立現代化產銷機制。水產業蓬勃的發展,張溪泉乃與林火老、林全福、許良、蔡清、林全金等人於
昭和2年(1927)10月28日成立之製冰會社,會址位於
埔仔尾電燈會社南端。隔年,製冰事業更因食用及冰魚等日漸增加,每日製出冰塊不敷銷售。張溪泉更於
昭和10年(1935)購入一艘動力漁船第三勝利丸,投入沿繩釣漁業。
-
在文化宗教的參與上,
昭和6年(1931),
澎湖孔廟因年久破落,
郭健秋、
陳梅峰等人發起重修時,張溪泉捐金拾圓。
馬公城隍廟自
昭和6年發起重建,由
鍾紅樟任發起人,張溪泉之父張純卿名列董事捐金一百元。
昭和8年夏城隍廟完工,舉行落成典禮。海陸軍司令官、參謀副官、澎湖廳各官長、三浦街長俱出席與會,並由張溪泉代表廟方報告工事之梗概。
-
昭和8年(1933),
陳梅峯、
吳爾聰、
鮑迪三、
陳文石、
顏其碩等人有感於有關清
光緒年間所刊行之《
澎湖廳志》只餘二、三殘本,則開澎以來凡前憲興學保民之豐功,先正、鄉賢、貞女節婦之事蹟,以及名人、島上景物之歌詠恐湮沒不傳。遂以
陳梅峰為首發起重印之工作,同年9月8日「臺灣日日新報」以<澎湖廳誌重印百部>為標題呼籲各界踴躍申購,張溪泉也響應盛舉訂購《
澎湖廳志》重刊本。
昭和12年(1937)馬公紅木埕武聖廟重修落成,張溪泉以重修武聖廟正董身分捐金百元,其事載於<武聖廟重修捐題碑記>。
-
在社會政治的參與上,由澎湖人所組織之有限責任澎湖共通信用組合,於
昭和10年1月19日假
馬公會館開第十六回總會,
大磐誠三廳長等人蒞臨與會,此次會議並改選組合長與理監事,組合長由
郭遠當選,張溪泉則榮任專務理事。
昭和10年(1935)11月22日張溪泉當選
馬公街議員,此次選舉過程驚險,張溪泉與平原雄票數相同,張溪泉以其較年長而當選。
-
昭和10年前後,張溪泉活躍於澎湖政治、社會與宗教文化各界,也成為《台灣人士鑑》中收錄的澎湖地方名人之一。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9-01-25。知識更新|2019-05-28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