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嵵裡里
1917:70-71)。
昭和5年(1930)嵵裡有98戶、628人,其中從事漁撈的有391人,另外還有12人從事 ....
- 嵵裡農業發展
閑義康1917:70-71)。昭和5年(1930)農業狀況則和大正年間差不多,全聚落的牛增加為34頭,平均2.9戶擁有 ....
- 嵵裡井垵水產加工業
昭和5年(1930)嵵裡就有4家製造魚干的水產製造者(澎湖廳1932:205-206), ....
- 嵵裡漁業發展
年漁獲總值約2,051圓。
昭和5年(1930)嵵裡有98戶、628人,其中從事漁撈的有391人,另外還有12人從事 ....
- 嵵裡船曳網漁業
921)左右全聚落約有14組,昭和5年(1930)有11組。漁場主要有嵵裡、虎井、桶盤、八罩(望安)和漁翁島(西嶼)等 ....
- 四角嶼
成為居民避之唯恐不及的禁地。到昭和5年(1930)臺灣總督府在臺北新莊設立現在的樂生療養院,來强制收容痲瘋病患之後,日 ....
- 風櫃漁業發展
的得勝丸(61石,日本型),及昭和5年(1930)陳純海的金順丸(1.90噸)等3艘。可是兩年之後風櫃尾的漁業就因為沿 ....
- 風櫃焚寄網漁業
可能是大正晚年才引進風櫃的,到昭和5年(1930)仍然只有1組;漁場在馬公港外,漁期在農曆3月到8月之間,每個月大約可 ....
- 風櫃鯛延繩釣漁業
一艘舢舨船),後來陸續增加,到昭和5年(1930)無動力漁船有10組、動力漁船有1組(共11組)。無動力漁船的主要漁場 ....
- 桶盤漁業發展
買的寶興丸(5.28噸)。49昭和5年(1930)桶盤嶼的居民有35戶、331人,其中從事漁撈的有293人,還有6名水 ....
- 桶盤焚寄網
桶盤的鰮魚焚寄網在昭和5年(1930)時有2組,就在桶盤嶼東北方約50公尺以外,底質為砂和硓古石海域作業; ....
- 虎井地曳網漁業
由合夥人各出幾塊網片合組而成。昭和5年(1930)虎井有十組「地曳網」網組(習稱為「公司」),每一個「公司」都有名稱, ....
- 虎井漁業發展
機漁船之後漁業收入也大為改善。昭和5年(1930)虎井嶼的居民有123戶、801人,其中從事漁撈的有590人,還有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