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井垵漁業發展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井垵里自古就是一個農重於漁的聚落,但是農作多由婦女擔任,男子在夏季仍然大多從事漁業,冬季則到臺灣打臨時工。大正6年(1917)井仔垵的居民有66戶、414人,其中專業的漁民只有2人、兼職漁業的有111人;聚落中只有12艘漁船,大多從事船曳網(6組)及一支釣,也有2組地曳網,漁業的年總產值約383圓。全聚落的畑地約有88.06公頃,每戶可耕作的旱地約1.33公頃(約有48,000栽)。
-
昭和5年(1930)井垵有54戶、381人,其中漁業者有61人,共有14艘舢舨,以鰮魚船曳網(5組)及釣烏賊為主要的漁作,另外有4人從事水產製造業。
-
井垵的畑地在昭和16年(1941)曾有將近1/3被徵收去闢建機場,民國48年(1959)又因為五德機場擴建而被徵收了將近一半,以致青壯人口大量外流,農業逐漸成了留鄉老人的副業。漁業方面則由於漁船和漁具的進步而日漸發展,在民國50年到70年(1961-1981)之間大多數的漁船都在夏天從事鰮魚或小管焚寄網,冬天則到目斗嶼西、北方和七美猫嶼的西南方從事延繩釣及拖網漁業。到民國71年(1982)以後才因為魚源枯竭,漁獲銳減而没落,民國85年(1996)左右全聚落只剩下10艘4噸到12噸的小型漁船。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4輯|2006年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