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11
明治44年
西元1911年距離今日約114年,天干地支為:辛亥,此頁面主要放置西元1911年時間軸之相關內容。
- 蔡平立
志》
雙頭掛(今興仁里)人,明治44年(1911)生,卒於民國81年(1992)。臺南師範學校畢業,昭和6年(1931 ....
- 馬公要港部水源地
、雙頭掛鄉、石泉鄉等四鄉之間。明治44年(1911),進行菜園及雙頭掛的水源地買收作業時,澎湖遭逢三百多日的乾旱期,使得 ....
- 山水鸞堂的歷史
因此以<積德可嘉>報導其善行。明治44年(1911),陳潤協同胞弟與港尾鄉諸人,將原本之高墩改建為廟。1912年12月, ....
- 醒俗金篇:山水鸞堂的首部鸞書與陳建成
因此以<積德可嘉>報導其善行。明治44年(1911),陳潤協同胞弟與港尾鄉諸人,將原本之高墩改建為廟。1912年12月, ....
- 北極殿
0,000元。
井垵北極殿在明治44年(1910)成立鸞堂,稱為「修身社培善堂」,鸞務相當興旺。在日治時期曾分別著造《 ....
- 林進丁
嵵裡人,出生於大正10年(1911),曾在馬公第二公學校(今五德國小)就讀3年才遷居高雄。公學校畢業之後,考入高雄商 ....
- 蔡玉成
○○○孫子○○○
澎瀛吟社為明治44年(1911)3月,蔡汝壁、陳錫如、陳梅峰等人所倡組。入會者初有34人,後來又陸續 ....
- 小門許姓
);弟許祝、許胡;父許位,卒於明治44年(1911)。」推算許位約生於道光晚期。按此許位支系,即今小門村4、5、20號許 ....
- 關帝廟
9人,為西嶼澳最大的聚落。
明治44年(1911)2月24日,《臺灣總督府報》第3171期〈雜事〉刊載「澎湖廳西嶼澳小 ....
- 小池角關帝廟〈本鄉旅臺寄附芳名列下〉記事牌
開漢藥店而負盛名。
盧必達,明治44年(1911)於小池角公學校畢業,後赴臺南應經藥材生意,民國41年(1952)當選 ....
- 許玉知
許玉知(1911-1980),望安鄉西安村(西埔)人,幼入私塾研讀古文,秉性好學,頗具國學基礎, ....
- 許忠
許忠(1848-1911),網垵澳網垵鄉(今望安鄉東安村)人,又名秉中,年17入當地私塾,而後再到潭邊陳斯 ....
- 東吉嶼燈塔
故事頻傳,日本進據台灣後,便於明治四十四年(清宣統三年,1911)在東吉嶼建造了繼目斗嶼燈塔後,日人在澎湖群島所興建的第二 ....
- 東吉嶼
灘。東吉嶼北端海崖設有東吉燈塔(1911年),氣象局為加強臺灣海峽預報需求,亦在此設立東吉島氣象站。
植物概況|
東 ....
- 花嶼張姓
日本時代、大正元年(1842-1911)。張槌傳子張福;張福傳子張鍊;張鍊傳子張興旺;惟張興旺已徙南方澳定居,今花嶼村已 ....
- 靈應廟
來,鄉中人莫不受其庇蔭焉。迨乎明治辛亥年冬十月朔,有陳長澤、陳淵堂二信士自取慳囊,移墩建廟、塑張元帥像。子月間而廟告成, ....
- 講美德馨家
老屋改築新居是父是子
上款:明治四十四年十二月九日建
下款:修繕人吳安然長男吳超五撰行書
從此石柱聯文,丁酉年冬為明 ....
- 講美保安宮化煞碑
鎮守將軍。在此之前,陳長澤亦於明治辛亥年(1911)修建張元帥廟於港尾鄉東側,張元帥為東營鎮守將軍,爾後再改名為靈應廟。 ....
- 李墨
(講美村)人,父李清廉為銀匠。明治44年(1911)畢業於白沙庄港子公學校,而後就讀臺南長老教中學。畢業後再學漢文,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