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關帝廟記錄

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2023關帝廟記錄|拍攝日期:2023-08-07(星期一)

關帝廟

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小池角關帝廟
-
小池角關帝廟座落於池西村乾隆年間1736-1795)創建,先後曾重修四次,現在廟貌為民國62年(1973)破土,民國68年(1979)落成者。
-
資訊來源|臺灣地名辭書(澎湖縣)
-
本廟主祀文衡聖帝,乾隆59年(1794)已經成立,大正1年民國1年,1912)會重修,現廟貌為民國62年(1973)破土,民國68年(1979)落成。〈臺灣省澎湖縣西嶼鄉小池角重建關帝廟落成記〉(民國68年,1979):「…今歲初,該縣西嶼鄉小池角關帝廟舉行落成典禮,該廟籌備委員會諸君以余爲關聖後裔,據當地父老云:該處原有關廟,規模較小,不悉建自何代,民國元年會加修葺,因久經風雨剝蝕,屋漏壁裂,於是鄉人有重建之議,歷六載...而大成.....」(照片40)碑文是關心全(關聖59世孫)所撰。
-
乾隆59年,1794):伊能嘉矩〈澎湖踏查〉1901年1月10日之日記:「從竹篙灣鄉出發,到大池角鄉。…然後到關帝廟參觀。廟內有一個乾隆甲寅歲桂月所題懸的匾額,…。」乾隆甲寅年乾隆59年,1794),桂月是8月。上款推斷可能是「乾隆甲寅歲桂月…」。
-
文字引用|硓𥑮石季刊第49期
-
小池角關帝廟的歷史
-
小池角於清代以迄日治時代概由「西嶼澳」管轄,民國40年1951年)中華民國政府進行行政區調整,將小池角劃分成「池東村」與「池西村」。原小池角關帝廟乃歸屬於池西村,然「池東村」與「池西村」屬同一祭祀圈,小池角關帝廟為兩村之公廟。
-
一、清代日治時期的關帝廟
-
依據明治30年(1897)12月底澎湖廳的「社寺廟宇調」,小池角鄉關帝廟創建於康熙56年(1717),建築面積有50坪,為西嶼澳廟宇之最;廟宇附屬土地167坪,僅次於內塹宮明治34年(1901)1月10日,伊能嘉矩來到小池角鄉踏查,紀錄「廟內有一個乾隆甲寅歲桂月所題懸的匾額」,也有一個示禁:「五甲公同重新禁例。廟中棹上,不准民人睡眠,如違者,定罰大花金壹千,絕無姑寬。此告。」乾隆甲寅年乾隆59年(1794),關帝廟在此年或有重修之舉;其次,示禁的鄉規雖不知立於何時,但是可以推斷遲至清末小池角已劃分為五個甲頭。從明治29年(1896)12月底的戶口調查,小池角鄉共有390戶,男849人、女890人,合計1739人,為西嶼澳最大的聚落。
-
明治44年(1911)2月24日,《臺灣總督府報》第3171期〈雜事〉刊載「澎湖廳西嶼澳小池角鄉關帝廟修繕費寄附募集許可」,預計募集2,800圓,募集勸捐期間自明治44年(1911)2月23日起一年六個月內。募集區域除了小池角鄉之外,也包括小池角人移居出稼的台南、嘉義、阿緱(屏東)三地。募集事務所設置於小池角402番戶林噲的住宅,林噲也是此次關帝廟改建的總董。其他代表者,尚有9番戶的劉遏雲1880-1961)、339番戶的盧林以及141番戶的陳福蔭。隔年(1912)小池角關帝廟重建完竣。原本定於該年陰曆6月20日(陽曆8月2日)舉辦落成典禮。然而,明治天皇於7月30日逝世,導致關帝廟落成典禮遷延。大正元年(1912)8月11日《臺灣日日新報》以〈藝閣敗興〉報導:「漁翁島小池角鄉,擬舊六月二十日入廟。所有預教劇藝,及詩意數檯,本為落成日歡迎搬演而設。此次天皇賓天,在喪期中一切臣民方深痛悼,凡歡燕及閣藝所關俱各忌禁,未可如意搬演,終為一致敗興云。」從該報導可知,小池角鄉為慶祝關帝廟落成,於鄉中教演子弟戲與訓練詩意閣遊行隊伍。然適逢明治天皇殯天,一切禁忌演出。不獨小池角鄉如此,同年港仔尾(今許家村)也預備於關帝聖誕與慶祝神廟落成,所教演之藝劇也同樣停演。直至同年(1912)10月12日,《臺灣日日新報》再報導,小池角關帝廟在「上個月(9月)二十八日才舉行落成式」。當天天氣候良好,神像巡遊四境後入廟。儀式所用的旗幟、鉦鼓、儀隊等,面面俱到,共襄盛舉的劇團、藝陣更增添熱鬧,詩意閣的遊行則捨去不用。關帝廟並在10月4日於廟口設壇普渡幽魂。
-
此次重建,有「重修聖廟碑」以記其事。「重修聖廟碑 」立於大正元年(1912)桂月。玄武岩財質的石碑目前斷裂為三截,下截染有紅色污漬,中間的部分則遺失,堆置於關帝廟地下室。石碑橫題「重修聖廟碑 」,碑文提及在此之前「聖廟」曾歷經三次重修,然重修時間點不明。依據洪敏聰《西嶼鄉民俗概述》所載,將碑文字抄錄於后:
-
吾鄉之聖廟也,建造百餘年,重修已三次。延至今日廟貌又傾頹矣。我鄉總董事林噲、副董陳溪等不忍神聖曝露,出為劝捐,壹時老少感激,傾笥倒篋,相與育成。今幸告竣,僅將所捐金拾員以上者勒碑,拾員以下者書板,共垂不朽云爾。
-
依據殘存石碑所載,此次重建總董為林噲、副董為陳溪,董事有陳奎、陳帝、盧林、顏獅 顏柱、陳福蔭、顏甲午、劉竹(劉遏雲)、黃格、掌文員、信士鄉老呂豹、王諒、陳帝、洪興、顏清合、紳士刘承命、郭文通等。石碑落款為:「大正歲壬子年桂月吉日小池角鄉總董林噲等仝立碑」,外垵鄉小池角鄉互有往來交陪,也寄附300員。此石碑於董事欄位中有「掌文員」三字,掌文員的右邊為黃格小池角黃姓宗祠大正年間改建,〈紫雲衍派紀念碑〉記載黃氏宗祠自大正3年(1914)重修,大正9年(1920)完工,黃格1881-1952)於此次改建擔任幹事之職。掌文員究竟是指黃格執掌文員(書記員)一職,或是真有一位「掌姓」的董事參與此次改建,由於石碑中間的部分遺失,無法進一步了解所有捐款者姓名,做進一步的探究,殊為可嘆。
-
二、二次戰後的關帝廟
-
民國45年(1956),關帝廟曾進行屋頂整修。廟前有一座戲台,目前為澎湖寺廟僅有,有日治時代建築的風格。民國48年(1959),澎湖縣的寺廟調查有記錄到此「演戲臺」,但未有興建年代。廟方曾經有幾次打算拆除戲台,但是因為「博無杯」,而且「西井腳」居民也反對,因風水上有「宮前祖厝後」不宜居住之說,戲台位置剛好擋煞,所以才得以保留至今。從黃清舜(1909-1987)《一生的回憶》記載:「在廟埕的盡頭有建成的戲台,其對聯以小池為冠首,只記得小的部分好像是「小子六七人逢場作戲」,而池的部分就不記得了」。由此推斷,小池角的戲台可能興建於1912年1920年之間。而「小子六七人逢場作戲」的對聯,也說明了當時小池角乃至於澎湖各鄉村,在鄉中節慶之際,臨時召集少年學習子弟戲的風俗。
-
民國62年(1973),關帝廟再次改建,建築主體委由澎湖後窟潭謝自南設計。為擴大廟基,乃將舊廟後面之小山丘挖除整平,廟基往後移,今廟前之臺階部份為舊址所在。關帝廟歷經六年工程,於民國68年(1979)1月5日舉行落成典禮。此次重建,由自稱關聖帝君的第59世孫關心全撰寫〈臺灣省澎湖縣西嶼鄉小池角重建關帝廟落成記〉。重建董事有陳榮芳、盧昭群、顏春明、顏栽、劉清謀、顏進旺、顏春田、顏子思、黃保預、盧朝煌、陳枝山等人。
-
關帝廟此次改建,最大的特色為向台南天山畫室訂製彩繪磁磚,件數高達兩百多件。依據李宗鴻〈府城彩繪磁磚的發展與變遷–以台南天山畫室為例〉的研究,日治時期主打陶瓷釉彩工藝的大山花磚,由安平李天后與李天從兄弟創始,合作繪師有陳玉峰、羅志成等人;二次戰後大山花磚,改名為天山畫室,延續彩繪磁磚之製作,彩繪磁磚自民宅用途移轉至廟宇建築裝飾,合作繪師則有蔡草如、潘麗水。民國67年(1978),天山畫室由李天后之子李泰德繼承。此次關帝廟改建,彩繪磁磚貼覆於廟宇外圍、大廳樓梯、四周圍牆以及兩側鐘鼓樓;廟宇正面立面、左右兩側、後方立面皆使用彩磁裝飾。磁磚繪製者為李泰德與蔡草如,這也是李泰德從事彩磁繪製,量體最為龐大的一次。可惜關帝廟歷經整修後,目前只餘第三層前殿與正殿立面有彩繪磁磚作品13件。關帝廟現今尚保存的李泰德彩磁作品計有7幅,分別為「瑤池獻瑞」、「鳳凰牡丹」、「翠羽金花」、「長春瀑布」、「天祥祥德寺」、「麒麟踏四寶一」、「麒麟踏四寶二」,「南極星輝」為李鄭寶貴女士之作品。第三層前拜殿與正殿立面,有蔡草如的彩磁作品,計有「八仙彩」、「龍吟」、「虎嘯」、「祈求」、「吉慶」等四幅。
-
三、鸞堂活動
-
小池角關帝廟第三層正殿奉祀著一塊木製牌匾:「玉敕加十級南天文衡聖帝翊漢天尊神位」。此塊牌匾,透露著鸞堂信仰的痕跡。日治初期,受到日本政府兩度提高鴉片煙價的影響,明治34年(1901),興起扶鸞戒煙之風,由新竹漸次流傳到苗栗、台北、滬尾、基隆、台中、台南等地,進而跨海傳進澎湖。澎湖扶鸞戒煙之法是由洪基自台南引進,該年陰曆5月15日,一新社鸞生到媽宮城隍廟祈求神明為澎民救改鴉片煙毒,澎湖興起一股鸞堂以神明所賜「甘露、符沙」戒改鴉片煙的風潮。所謂「甘露」,是由城隍廟靈應侯指示從西北一里外取清潔井水製成;「符沙」是取沙盤中之沙,配合符令製造丹藥。一新社的戒煙活動很快地傳至西嶼澳,尤以小池角鄉戒煙最為盛行。依據當時公醫中島久的觀察:「降筆會(鸞堂)興起僅二十多天,小池角鄉的煙癮者約有90人已不吸食鴉片。吸食者雖因吸食量減少而身體不適,但戒煙者每五、六人則相約忍耐痛苦,決心戒除煙癮」。鸞堂信仰的主神之一為關聖帝君,與小池角鄉民信仰一致,故鸞堂的甘露神水解煙毒能在小池角發揮極大的影響力。
-
明治38年(1905)隘門洪惟精開館於內垵,並協助內垵於創立叶會社濟化堂進行扶鸞洪惟精擔任該堂校正生並指導鸞務,隨後完成《勸民奇新》一書。該書中有「小池角鄉恩主馬」降筆,馬恩主為關帝廟的馬府千歲,是小池角鄉的境主。清末、日治時代鸞堂的主神稱為「恩主」。在《勸民奇新》書中,有合界頭樂英社池恩主、隘門勤善堂金恩主、內垵濟化堂池恩主降筆。至於其他各鄉非鸞堂的神明降筆則稱為「尊神」,兩者有別。其次,叶會社濟化堂的主神關聖帝君尊稱為「南天文衡聖帝記大功十二次加十級關」,與上述木製牌匾「玉敕加十級南天文衡聖帝翊漢天尊神位」相似,兩者南天文衡聖帝均為「加十級」銜。從1901年小池角鄉興起清水解鴉片煙毒;其次,1905年小池角鄉馬恩主降筆於內垵濟化堂;第三,關帝廟第三層所供奉的「玉敕加十級南天文衡聖帝翊漢天尊神位」,與內垵濟化堂的「南天文衡聖帝記大功十二次加十級關」牌位均為「加十級」的尊稱來看,小池角在日治初期應有扶鸞的活動。
-
依據蔡光庭老師的研究,小池角五甲頭各有一口大井,分別為東甲大井頭、西甲西井仔、南甲大路尾、北甲的北井仔和中甲的宮後頭井。昔日,每逢陰曆6月24日關帝聖君壽誕,小池角的乩童與小法乃前往五大井化符舉行「祈求平安去疾甘露水」,再由五甲善男信女以木桶盛裝甘露,挑回廟中,鄉中善男信女再各自裝瓶回家飲用。從小池角過去於6月24日關帝聖君壽誕取甘露水的習俗,或許是接續一新社1901年陰曆5月15日,城隍爺指示取清潔井水製甘露、解鴉片煙毒神蹟的延續。
-
四、中元節普渡
-
關帝廟的中元普渡,首先於陰曆7月15日黑府王爺聖誕之日,先由老大、頭家、廟祝祭拜的「小普」;西甲陰陽公廟、北甲玄鎮宮西港福德宮海尾仔福德宮,則於7月16日下午舉辦普渡。西側臨海的有應公祠7月23日普渡,南甲公元祠則於7月27日下午普渡。陰曆7月19日,則為小池角境內的大普渡。黃清舜《一生的回憶》中提及,每年中元節普渡,由其中一甲負責主普:「在小池角的甲頭中,南甲最為富裕,所以除了道士壇外,還要用木柱及船帆蓋六個壇場,搭建而成的棚子,長三丈,寬、高各丈二,裡面兩旁布壁要掛書畫等等掛軸。前面及中間的隔屏,窗門的周圍要畫花鳥。兩張案桌上則排古董及花瓶等奇珍之物,中排的四、五張八仙桌上排的是盛在大盤、大碗的藝術化食品。左右兩排的桌上則排膨粿(發糕)、米穀、豬肉、魚乾等之類。」黃清舜又言:「並處處加添置淺。淺,是用面盆作底,盆內將糕仔疊高,或用三角餅穿線繞高成為塔形,尖頭還插三角小旗子。普渡時才能看到這種祭品,可謂西嶼特有的。各壇中排的最前面桌上,都放置宰好去腹內的整個大豬公。如此各壇都盡其所能,好像競賽似的。輪流的甲在壇內普渡,其他的甲民也要挑祭品到宮口普渡,廣施無所屬的孤魂餓鬼,給他們食物及金銀紙,以安其靈。此時最主要的祭品膨粿,與過年時的甜粿一樣大,但原料因貧富而不同,從蘆黍粿以至米粿,而糖不要加多。過年的甜粿可以保留多天,膨粿則經過一、兩天就變質,所要切成很多小片而曬乾,做為間食之用。與各壇不同的是大士伯仔,要供奉用紙、竹等貼製的大士伯、山神、土地公的三尊連腳六尺高的神像,由廟內捧到這裡奉祀,至半夜約凌晨三時才到廟埕外燒掉。」黃清舜生動詳實的記錄日治時代小池角中元普渡的場景。民國110年(2021)小池角關帝廟普渡,殺了兩隻豬公祭祀,也有三角旗,膨粿有大有小,六尺高的大士伯仔依舊,只是看不到以三角餅或糕仔製作的「淺」,帶有比拚的普渡盛況不再,有稀疏零落之感。
-
然而,小池角關帝廟的普渡仍有可觀之處-囝仔普。阿婆說:夭亡的囝仔,身材太小,搆不到為一般好兄弟準備的大桌。於是,為這些夭亡的囝仔,特別擺設一桌滿滿零食飲料,有黑松汽水、洋芋片、孔雀餅乾等等,讓這些囝仔也能共享普渡之樂。
-
五、後記
-
小池角關帝廟階梯前有一對石獅,為小池角李麗水(1891-1980)作品。李麗水從事採石與石雕工作,多才多藝,會編制竹籐器具,更是一名南管樂師。後人依舊保存李麗水多藏的「御前清客」譜本,以及各式各樣的樂器,古籍詩詞。小池角是清代、日治時期西嶼澳最大的聚落,凡是重要的廟神生日,必須慶祝聖誕千秋而作戲,一年約有十次。關帝廟的廟埕依舊保存著昔日的戲台。作戲如要節省經費,不請外來的戲班演出,則召集甲中的少年,請師傅來教藝,指導口白、唱歌,是為子弟戲。李麗水不僅參與指導演出,還有婚喪喜慶也都義務幫忙演奏。李氏祖宅(小池角竹仔街第一戶)正身的對聯,有以其名「麗水」二字冠首的作品。這一對石獅,也象徵著百年來小池角當地石雕師傅的手藝與歷史傳承。
-
小池角關帝廟自民國68年(1979)落成後,民國75年(1986)有關帝廟外燈總換新暨宮柱門窓油漆,民國76年(1987)有諸位列神神冠換新及浴室廁所新建,民國77年(1988)則有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神房(神龕)雕刻等工程。最近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則在民國99年(2010)進行,隔年(2010)完峻。此次大整修,以清心飲食店的呂九屏先生捐款陸拾萬元為首。文末,茲將小池角關帝廟歷年整修碑文、彩繪磁磚、對聯等紀錄於后。
-
小池角關帝廟對聯
-
(一樓殿外)
-
西望神州護國安瀾臨海峽
-
嶼迎聖駕英風義氣滿人間
-
小心大膽文武雙全萬古威名垂宇宙
-
角智存仁衡量並正千秋道義配乾坤
-
上款:中華民國丙辰年
-
下款:弟子盧智遠 盧智明 盧智成 盧智生叩謝
-
小少起解池丈夫詎須閥閱
-
角逐向宛洛何人為鎮荊襄
-
下款:弟子呂玉堂敬献
-
(龍虎賭對聯)
-
小大從公關懷漢帝
-
池台依舊聖配真君
-
上款:中華民國六十七年歲次戊午仲秋吉月
-
下款:弟子黃南山 陳萬 率子文炳 文明 進國 進福 進強 孫博裕敬献
-
(一樓中門柱對聯)
-
小浦燦雲霞北接大橋南連古堡
-
池塘朝日月前臨碧海後擁青山
-
上款:中華民國六十五年歲次丙辰夏
-
下款:關聖五十九世裔孫關心全拜書 陳榮芳敬獻
-
(一樓中門)
-
先武穆而神大漢千古大宋千古
-
後文宣而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
-
上款:小池角重建關帝廟紀念
-
下款:總統府資政衡山趙恆惕敬書 臺北信通蔘藥行趙伯翹拜獻
-
(一樓龍門對聯)
-
橫批:志在春秋
-
關山永固乾坤壯
-
帝澤長留日月高
-
(一樓虎門對聯)
-
橫批:名垂宇宙
-
聖德巍峨傳漢世
-
帝恩浩蕩及澎瀛
-
落款:湘衡楊鎮湖敬書 信徒林清邵敬獻
-
〈一樓拜殿對聯〉
-
聖德長昭安海島
-
帝宮高聳倚雲霞
-
落款:弟子呂彥璋 呂彥男敬献
-
文行兼優聖德何分大小
-
衡湘遠抱帝闕不藉城池
-
落款:本村弟子顏春明 顏春攀 顏春亮仝敬献
-
(一樓正殿點金柱對聯)
-
關懷世道讀春秋英雄僅見稱夫子
-
帝体天心遵孔孟豪傑如斯乃聖人
-
落款:呂英俊呂英豪敬献
-
關廟重修金碧輝煌香火弌龕昭小角。
-
帝威遠播恩波浩蕩觚稜千古壯西瀛
-
上款:中華民國六十五年歲次丙辰七月
-
下款:弟子黃光品率子承嗣婿顏瑞來敬献
-
(一樓正殿壁堵對聯)
-
小大虔誠俎豆千秋赫濯神靈扶正朔
-
池隍鞏固香煙萬世堂皇廟貌靖邪氛
-
上款: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十月
-
下款:即墨金祥卿恭書 弟子陳怡華率子泰祥禱生瑞興敬献
-
允文允武
-
乃聖乃神
-
落款:顏順成 顏順安 顏文風 顏慶璋 顏順德 顏慶仁敬献
-
精忠推第一
-
大義仰無雙
-
弟子顏丕為率子清澤敬献
-
(一樓聖帝神龕柱對聯)
-
聖廟重修威震小角賞善鋤奸嚴斧鉞
-
帝恩廣被靈昭西嶼耕山畋海仰帡幪
-
上款:中華民國六十五年丙辰七月
-
下款:弟子黃光品敬撰並書 顏錦南 顏錦昌 顏錦標 顏錦舉敬献
-
〈聖帝神龕對聯〉小池角洪東碧作
-
聖威臨海島恩施小角
-
帝澤在人間火盛千秋
-
(一樓註生娘娘神龕聯)
-
註有註無非小事
-
生龍生鳳此中求
-
(一樓福德正神神龕聯)
-
福祿欲求須積善
-
德恩普濟總無偏
-
(鐘樓鼓樓對聯)
-
鐘樓部分
-
聖帝彩霞籠畫閣
-
帝宮逸響壓潮聲
-
落款:弟子顏瓊瑤敬献
-
聖宮霧散浮雙閣
-
帝闕鐘鳴警八方
-
落款:弟子劉旺率子長經 長明 長身敬献
-
鼓樓部分
-
小閣倚雲望大海
-
池臺擎鼓鎮狂瀾
-
落款:弟子顏富藏敬献
-
小樓熠熠落霞彩
-
池榭鼕鼕震聵聲
-
落款:弟子顏金正率子順理 順義敬献
-
(三樓前殿)
-
關帝廟
-
上款: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六月吉日
-
下款:關聖五十九世裔孫關心全拜書 中國商行盧朝煌敬献
-
欲窮千里目
-
更上一層樓
-
上款:湖南省楊鎮湖敬書
-
下款:弟子林朱文敬献
-
魚滿載農盈倉百姓謳歌欣樂土
-
翁勤耕婦力稼千秋俎豆奉神明
-
落款:弟子王俊仁 俊傑 俊昇 仁孝敬献
-
(三樓正殿梁柱與中門)
-
聖恩浩蕩跡著蒲州靈昭西嶼
-
帝德巍峨威揚寶島澤被小池
-
落款:弟子許啟東率子義雄義禮孫超智超博超強敬献
-
聖德配山河護國安民萬古神式揚海島
-
帝恩明日月扶劉興漢千秋靈蹟溯蒲州
-
落款:弟子顏金木率子順源女錦蕙敬献
-
關心扶漢興劉偉績長留中國史
-
帝意佑民護國英靈永著小池村
-
上款:歲次民國戊午年桐月穀旦
-
下款:弟子林中行 中立 中發孫仲生 仲光 仲明 仲子敬献
-
聖業溯荊州北伐東征扶正統
-
帝恩覃海島佑民保境佐中興
-
落款:楊振聲 楊振頤 楊洪儒 楊洪基 王執堯 王執均敬献
-
〈三樓正殿神龕〉
-
關廟巍峨瞰海雄吞千頃浪
-
帝恩浩蕩鎮山廣背萬人家
-
上款:中華民國六十五年歲次丙辰
-
下款:弟子盧朝明率子紹州 柏霖敬献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7-03-13。知識更新|2025-03-19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平台知識總數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