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鬼與大士伯仔

大士鬼與大士伯仔|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大士鬼與大士伯仔

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大士鬼與大士伯仔
-
DavidWright,蘇格蘭人,任職於V.O.C東印度公司。DavidWright曾在1650年代來到台灣,在臺灣期間他記錄了此的漢人的宗教信仰,總共72尊的神明。《初探福爾摩沙:荷蘭筆記》:這72尊神明包括5位天上的統治神、3位神明、28星宿以及36位世間的小神。此外還有三個惡魔。
-
第一個惡魔就是Tytsoequi(大士鬼),Tytsoequi(大士鬼)原本是一位天上的天使,但是無上的神發現世間人類邪惡之情事,於是派遣大士鬼掌管地獄,把罪人帶去並加以憋罰。讓他們會永遠留在地獄那邊,永遠不能來天上。」人們則相信Tytsoequi知道所有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所以他派出他的靈(Spirit)捕捉那些罪惡的人來到地獄。
-
人們則在第七個月的第十五天,獻上洗淨的全豬,還有母雞、鴨、檳榔(Pinang)、細麵粉做的糕餅、Keekieuw(柿裸)或稱Arak,也就是白蘭地酒,以及甘蔗來祭祀Tytsoequi。全豬兩膝著地的跪著、頭放在前腳上,正對著Tytsoequi(大士鬼)的神像。在祭祀中還有許多相當盛大的儀式,從一大早就開始進行,直到日落後一個小時才結束。為了表達尊敬,人民還燒了許多用金箔紙做成的船給Tytsoequi(大士鬼),並滿懷熱誠地向他所禱。當時的人們認為,Tytsoequi是地府的國王,底下有兩個差爺(Councellor)跟十二個神明,都身帶強而有力的刀,隨侍在側。第二位是地獄的王(Vice-RoyofHell),被稱為amkoen(閻君),擁有極大的行使統治權,因此人民尊崇並敬畏他。第三位是Jamtouwi。
-
在DavidWright筆下,7月15的祭典無疑就是中元節的盂蘭會。17世紀中期的臺灣中元節有全豬與雞鴨,有紙船以放水燈,還有臺灣的甘蔗、檳榔,臺灣味十足。祭典從一大早就開始進行,直到日落後才結束。
-
Tytsoequi,就是我們熟悉的大士爺,這應是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元普渡記載,而且是來自於西方人的描述。
-
臺灣,最負盛名的中元大士爺祭典,當屬嘉義民雄大士爺祭。民雄舊稱打貓,1898年《嘉義管內采訪冊》:某乾隆年間七月一日起,每日下午陰風慘淡,撲人面目。嘗聞鬼聲啼哭,人人畏懼,戶戶驚惶。時有觀音大士,屢次顯身,俾街中人共見之。高一丈餘,頭生雙角,身穿紅甲,青面獠牙,火炎舌舌,吐出一尺餘長。若見大士,陰風輒止,鬼聲皆息。街中眾鋪戶遂公議:每歲七月一日,用紅緞塗大士像一身,奉祀壇中。延僧侶五人,誦經懺三天,超度孤魂,普醮陰光。初三晚,則搭孤枰。上置米飯、牲醴、菜料、果子、生豬羊,並應用對象許多,以祭孤魂。此則條目為打貓頂街之習俗,打貓下街則於7月21日亦設觀音大士一身,延僧侶五人誦經懺三日,較之頂街,加倍鬧熱。
-
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對嘉義打貓大士爺祭典的報導高達40餘則。明治39年(1906)9月14日《臺灣日日新報》對打貓大士爺祭的緣由卻與採訪冊有不同的說法:雍正6年(1728),地方不寧,早稻被蟲害者不計其數;黎庶罹惡疾身故者繁多。打貓附近庄耆,邀相謀為,舉三日齋請禱。果於是歲7月16日,街庄附近均獲康寧,晚稻又得豐收。遂定於此7月21至7月23日各家大行祀典。每逢祭典人山人海,日治時期鐵道部常在這三天的祭典頻開加班列車。
-
乾隆年間,澎湖的中元節也不惶多讓,《澎湖紀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亦為盂蘭會;澎人最喜祀鬼祭孤。澳中必推一、二人為頭家,斂錢做會,延道五人作道場功果,或三晝夜、或一晝夜不等。每道場至夜必放燄口祭幽,又有破地獄、打鬼門之名,總謂之普度;會中人各書生年月日時於道士疏內焉。其陳設餅粿時果諸品,約有十數色不等;堆在盤中壘起高三、四尺,誇奇競富。又有豬羊牲醴各色,先將方桌搭起高臺約有丈餘,置祭品於其上。祭畢,任人攘攫搶奪以為戲樂。其強而有力者,每多獲焉。甚至於相爭相敺,在臺上跌下地來傷人者亦有之,實為惡風。媽宮一澳,兵民錯處,尤為特甚。余抵任即訪聞其弊,屆期出示嚴禁,並親身前往阻止;飭令祭品論人分派,不許仍前攘奪,此風遂息。然普度祭孤,例所不禁,仍准其照舊做道場,亦不許其做破地獄、打鬼門之事。道場畢後一、二日,各會請戲演唱為樂,謂之壓醮尾。如是者,必月盡方止」。日治時期媽宮三甲、林投澳大城北等地的中元節活動亦十分熱鬧。
-
大士爺,並無具體的神像供俸,都是紙糊。西嶼人稱大士爺為大士伯仔,大士伯仔是親暱的稱呼,代表神明與人之間的距離十分親近,如同家中的「伯仔」慈愛侄孫輩,此與客家人稱呼土地公為伯公,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是大是伯仔而非大士鬼。大士伯仔一般的造型為青面獠牙,瞠目怒容,頭生二角,口吐三昧火,頭頂觀音像,身穿武士戰衣。日治時期的報導大士爺頭生雙角,沒有雙角的象徵「觀世音菩薩」所收服。在建醮儀式中,所見到紙紮的「大士伯仔」頭頂上,都有一尊「觀世音菩薩」像,象徵「觀世音菩薩」掌握鬼王來監督醮場與諸鬼,並且公平分配祭品,觀音的造型上有楊枝甘露水。醮儀或普渡完成後,則將大士伯仔火化,送返天界。
-
後窟潭獨樹一格的囝仔普,每年輪值的紙糊觀音造型,相像大士伯頭頂上的觀音大士,其源流引人遐想。
-
#感謝曾佛賜先生於展覽時精彩的解說
-
#期待曾佛賜西嶼中元普渡的大作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0-10-18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