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居民,多在春雨過後開始
種植花生,秋季
花生田收成後,
花生藤是昔日牛隻渡冬的主要飼料來源。假若春生歉收,隔年春季,往往面臨牛飼料短缺的狀態。
民國54年(1965),
馬公鎮農會為解決牛飼料問題,自4月13日起,鎮農會指派推廣課劉傳來住于高雄港,負責採購甘蔗梢,並委託光和公司,每日載運二噸左右的甘蔗梢運來
馬公,以解決春季牛飼料的問題。
-
農會總幹事藍丁貴指稱:甘蔗梢運到
馬公後,決定由二輛動力
三輪車以最迅速的方式,載送到
馬公鎮澎南區、
湖西鄉和
白沙鄉的農家;至於
西嶼、
望安、
七美等離島鄉,將以各該鄉申請的數量,以專船送達。此項甘蔗梢,產地價每斤價約新台幣一角八分,運達
馬公後,加上運費每斤約合新台幣五角左右。
-
從賴瑩蓉老師與鄭明成先生的報導,
東吉曾經有一段時間廣種甘蔗,幾乎每畝田都有種甘蔗。
東吉居民廣種甘蔗是否有解決牛飼料的考量,不得而知。依據鄭明成先生的回憶,
東吉不只廣種甘蔗,還在
經溝、
石厘的農地種牧草以飼牛。
民國70年代初期,
東吉有肉牛和耕牛三百多頭,鄭明成先生家就養三十餘,其本人也放了三年牛。
東吉的牛,當時多用漁船先載運到
七美或
望安,再以貨輪運到台南的牛墟販售。
經溝,也是
東吉主要的水源區與農作區,水井很多。
經溝由
燈塔東往南流,一直到東宮北出海。
-
民國61年(1972),
南寮人趙秋蟬以一分餘地種植逾三千株的甘蔗成功,推估可獲益五千元左右,許多農友向其打探,欲訂購蔗苗。此應是以增加經濟收入為前提,而非為了解決牛飼料的問題。
-
《
澎湖廳志》云:澎湖的柑自臺灣之西螺傳來,味美亦不少減。
南寮、
湖西、
菓葉等社有之,多種於近鄉宅內有井可避風處。甘蔗則
湖東、
湖西、
南寮等社。此外,上有荊蕉、石榴、梨仔茇、桃、柚、葡萄、橙等。
昭和4年(1929)澎湖廳勸業係設立甘蔗共同苗圃,推廣甘蔗在澎湖的種植。
-
然而,如同柑橘之類,甘蔗也需避風與充沛水源,澎湖的環境實不利甘蔗之種植,故而僅能在
菜宅之一角等避風處,偶爾現蹤。
-
#感謝賴瑩蓉老師
-
#感謝鄭明成先生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