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竹仔街紀錄

2022竹仔街紀錄|拍攝日期:2022-11-29(星期二)

竹仔街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同義詞彙|竹子街
-
澎湖縣有二條老街,一為中央街位於馬公市,一為竹仔街,就在小池角社區中,當年的繁華盛況況訴盡的小池角的多元風貌,但今沒落的狀況著實令人噓唏,感嘆星移物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無奈。
-
池西漁港附近在日治時期曾經非常熱鬧,竹仔街其位置在聖帝廟右側巷道,竹仔街的命名緣由是因為此長巷旁有一塊地種了一大片竹子而命名,唯這些竹子業已不存在;其地點在昔日日本公醫所所在,約在顏雍宗老師家附近。
-
早期的竹子街兩側約住十幾戶住家,光是男孩就有20餘名,現在的池東村129號,是日治時期明治36年創校小池公學校,明治40年遷至現在的西嶼鄉公所旁成立國小。接著又有一位日本的公醫在這裡駐診,為軍民看病。
-
光復後,大批的反共救國軍進駐竹仔街民街,並在129號經營福利社,到救國軍離開以後才荒廢。如今,129號門楣上方,仍留有一個斑駁國徽,敘述這棟建築走過歷史。
-
由老一輩口中得知。街內孕育了多位名人及望族,如醫師館、打鐵店、豬肉店、油車、錏鉛店、餅店及秀才私塾、打石師父、道長等。如今,這些人己不在;後代目前留在這裡的只有剩耆老二三戶,年輕人幾乎外出打拚。
-
雖然當初打拚的老一輩都不在,但來到這裡仍可以感受一下早年祖先智慧的累積,無論是建築、舊式的老灶、石磨與小巷,在這裡仍可見到;或許你不曾注意到西嶼鄉有這段歷史,當你有機會來到這裡,感受物換星移時空。
-
文字來源|西嶼.咱ㄟ厝、蔡光庭老師
-
西嶼澳 ──「開嶼第一街」(竹仔街的風華歲月)
-
有「開嶼第一街」美稱的「竹仔街」位於小池角關帝廟北側街尾池東村132號的顏姓人家,約300公尺一路蜿蜒直至102號街頭陳媽效道士故居。
-
日本時代大正14年(1925)在竹仔街出生,現仍居於竹仔街,高齡93仍然耳聰目明的劉玉梅阿婆口述:孩提時,竹仔街是全西嶼最熱鬧的街市,商店有打石店、西裝店、打鐵店、錏鉛店、糕餅店、油車、肉攤…等;各項行業的人都有,包括道士、木匠、裁縫師、教師、醫生、畫家、糕餅師傅、警察等,每日早晩人聲鼎沸。
-
阿婆記得她父親劉有明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如果走過竹仔街沒有聽到囝仔聲,那個人會歹運。」阿婆的大兒子張良生曾經細數當年竹仔街的小孩子一共有70多人,幾乎可以編成池東小學的兩個班級了。
-
從街頭算起首先是102號的張孝道士家,張孝是有名的師公頭,現今幾乎西嶼各村落的道士都是他的徒子徒孫;其次是112號李麗水的打石店、114號竹篙灣人開設的錏鉛店、115號的劉袓賜西裝店、116號的劉承命秀才館、119號旁劉竹的油車、136號劉有明的糕餅店、137號擺渡的劉保,125號顏雍宗老師祖父顏惜開設的豬肉攤、128號大赤嵌人黃長的打鐵店、129號的日本公醫所…等。
-
除了商家繁多之外,竹仔街人才也輩出。私塾老師有光緒秀才劉承命,畫家有日本熊谷美術研究所的劉清榮、旅高從事美術教育「厚澤美術研究㑹」㑹長的顏雍宗,醫生有日本東京醫學專門學校畢業的劉德壹,教師有劉再全、劉再旺、劉再添、劉笋等,日本巡事有顏梧桐、顏松柏,石匠有李麗水、道士有陳媽效、糕餅師傅有劉有明…等。
-
綜結竹仔街當年繁盛時共有24間三合院。分別為街頭的陳家、李家、楊家3戶;街中段的劉家10戶、許家4戶;街尾的顏家7戶。唯今亦如澎湖諸多鄉下聚落人口外流,老屋大半屋樑坍毀,榕枝盤結於室,空留長巷映照斜陽,昔日的喧囂繁華景像,已不復見。
-
街尾溝旁當年種植的大片修竹,如今也已剷除改種芭蕉;「繁華徒留芭蕉葉,竹仔街尾夕陽斜」,「竹仔街」的盛況只有靠老一輩長者的口傳來想像了。
-
(資料來源:劉玉梅阿嬤口述)
-
作者|蔡光庭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