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赤馬洪姓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洪姓開基始祖為洪又,係金門青岐洪氏16世祖。大山嶼紅羅罩社頂寮)洪氏11世洪錦川《洪氏宗譜.澎湖各派略說.赤馬灣派》載:「洪又,生於康熙34年(1695),公分支無處可稽,昭穆與內塹洪氏相符,亦是金門烈嶼(青岐)開浯始祖17郎洪公楷裔孫。」由以上宗譜所載洪又,生於康熙34年(1695),推判洪又,約在雍正年間徙澎。
-
昭和時期洪姓有三合院11間,皆聚居社內東窩仔(今赤馬村95、97-106號);目前在緝馬灣社內經營「波哥的家」民宿主人洪清波,即係緝馬灣洪氏始祖洪又裔孫。
-
西嶼澳洪氏尚有:內塹社「洪甲」始祖洪弘光,永暦初期自金門青岐徙澎;小池角社始祖洪老、洪細,永曆晚期自金門后豐徙澎;內塹叧一「中甲洪」始祖洪麒,乾隆初期亦自青岐徙澎。
-
洪錦川《洪氏宗譜.洪氏發祥及入閩台略說》載:洪氏始祖共普,神農氏之澤,共普生於東漢末期,出仕東漢靈帝期,避黨錮之禍,棄仕歸隱河內、共城(河南、洛陽),改姓為洪。苗裔移居東南,至安徽、宣城著望,族始大,其始祖共推洪昺,約生於唐玄宗時、唐末,黃巢亂天下,有5世裔孫洪古雅(安徽洪氏5世祖)避難入江西、樂平。北宋時,有16世洪忠宣諱皓,登政和乙未科,以禮部尚書奉使金朝,後知饒洲、英洲。南宋孝宗時,18世洪公楷(洪忠宣孫)登科甲,出仕於朝,任福建同安縣尉,後避金禍,擇烈嶼、青岐而棲,啟17郎派之溯源,公楷乃金門、青岐洪氏17郎派開浯始祖。考金門、后豐洪姓一族,本筆基烈嶼、青岐,其開浯始祖為17郎洪公楷。公楷本居閩同安縣,宋高宗末期,由同安,遷徙青岐。公楷傳六世,有後裔洪坤載遊學金門、水頭,至9世洪興嗣始遷居后豐,興嗣即后豐始祖。興嗣傳二子,長欽順,次欽悅;欽順傳五子,元彰、元善、元熹、元幙、元懷;欽悅傳二子,元才、元繇。
-
西嶼澳大池角社始祖洪萇,和胞弟小池角社始祖洪老,皆元才曾系,係后豐洪氏14世祖;康熙初期,自后豐,徙澎;另一小池角社始祖洪細,亦係元才曾孫,為洪萇、洪老從弟(洪細父君威,為洪萇、洪老父君兆胞弟),亦於康熙初期徙澎;內塹社(頂洪)始祖洪弘光,係青岐、洪氏15世祖,南明永曆初期徙澎;內塹社(下洪)始祖洪麒,係青岐、洪氏16世祖,乾隆初期徙澎。另有小門社始遷祖洪慶,係大山嶼大城北社始祖洪弘安次子,乾隆中期,自大城北小門外塹社洪氏始遷祖洪乞,則係內塹社(頂洪)始祖洪弘光裔孫,道光末期,入贅外塹許氏女。
-
另澎島大山嶼紅羅罩隘門隘門村)、尖山尖山村)、良文港北寮北寮村)、西溪社城北社下鼎灣社烏崁社)和北山嶼港仔社岐頭社通梁社後寮社長岸社)與西嶼澳小池角社大池角社小門社緝馬灣社內塹社外塹社)諸社洪氏,皆係金門、烈嶼、青岐洪氏一族,同為17郎洪公楷裔孫。
-
文章來源、作者|蔡光庭老師
知識建檔|2017-10-19。知識更新|2019-04-20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