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影攝影:許玉河老師。

赤崁張家與紫菜採集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澎湖北海無人島盛產紫菜,不同的村落各自擁有傳統世俗承認的採集領域。姑婆嶼屈爪嶼鐵砧嶼險礁嶼金嶼等屬赤崁村所有;鳥嶼村則擁有屈爪嶼毛司嶼小白沙嶼南面掛嶼目斗嶼過嶼隸屬吉貝村大白沙嶼土地公嶼後寮村的勢力範圍。有關澎湖北海紫菜的採集,不得不提張百萬
-
張百萬,本名張隱,澎湖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相傳其初到赤崁捕魚為業,在金嶼撿到黑金而致富,其傳說故事不勝枚舉。例如,皇帝身體有恙召見張百萬張百萬上呈澎湖珠螺醬與糊塗粥,皇帝病體因而好轉。皇帝欣喜之餘,乃賜張百萬立於家鄉赤崁山頂,凡眼睛所視及之無人島產權皆歸其所有,包括:姑婆嶼鐵砧嶼土地公嶼險礁嶼金嶼屈爪嶼等,甚至遠及錠鉤嶼雞善嶼等。而這些島礁紫菜採集權也順理成章成為其所有。然而,《澎湖紀略》、《澎湖續編》、《澎湖廳志》等書皆未有張百萬的相關記載。史籍對「張百萬」三個字最早的記載,在於林獻堂先生所著的《灌園先生日記》。1933年昭和8年)10月3日,上午9時45分,林獻堂在吳秋微、蔡培火等人陪同下,搭乘壹岐丸到澎湖,晚間六時十分下錨,西瀛吟社吳爾聰暨社員數十人迎接,棧橋人眾擁擠出觀,林獻堂一行人等乃乘自働車直扺松島紀念館。10月5號9時,林獻堂乘汽動船與郭禮、高順賢等前往白沙,先到通梁保安宮參觀古榕,再由通梁乘船至瓦硐,與許凌雲暢談舊事,又與五弟、成龍、郭禮往觀張百萬之祖厝及吳秋微之出生地。
-
林獻堂先生雖然寥寥數語提及張百萬之祖厝,然而顯而易見當時已有張百萬的故事流傳於民間。1918年7月3與4日《臺灣日日新報》,分別刊出日文〈海底の銅塊澎湖沖より發見〉及漢文〈發見海底銅塊〉:「去月中澎湖通梁腳及吉貝嶼中間,瀨淺潮退之時見有銅塊纍纍,右係數百年前,有載銅船舶,沒於海底者,其後腐蝕,僅遺銅塊,目下漁船日有十數艘,向前撈取,引上者不下二千貫,現下澎湖廳正調查發見者為誰云。」吳培基教授引用上述報導認為:這些銅塊外觀與黑金極為相似,又發生在北海姑婆等無人島,或許即為張百萬撿黑金致富的文本。這是極為有趣的歷史聯結與想像。
-
張百萬撿黑金致富的傳說難以明證,然赤崁張氏家族擁有姑婆嶼紫菜採集的「空頭份」,卻是不爭的事實,其目的及為表彰張百萬家族對赤崁取得紫菜採集權的貢獻。1919年,古閑義康所做的<澎湖漁村調查>,對赤崁紫菜採集寫道:岩海苔(紫菜)的採收由於季風變化,無法順利採集,反而產量不及南寮澳。雖然有海苔附著處非常多的姑婆嶼屈爪嶼等等的群島,卻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如不適當整理,會難以增加產量。百數十年前就以此為本業的大赤崁鄉張姓投資了大量金額獲得附近無人離島的採集權,現在只有大赤崁及島(鳥)嶼的兩鄉人民在進行採收。這一則簡介,為目前赤崁張氏家族對赤崁取得北海諸島紫菜採集最早的記載。
-
清初《臺灣府志》:姑婆嶼,澎湖居民春往捕蠔,冬往掇拾紫菜。此則記載,並未有紫菜採集權歸屬於大赤崁的說法。顯然當時姑婆嶼還是無主的狀態。伊能嘉矩於1901年來澎湖踏查提及,赤崁龍德宮嘉慶元年(1796)所立石碑:「禁姑婆、屈爪二嶼所出紫菜,每年十月起,派人看守。無論本鄉、外鄉人民,不准到嶼捕魚等事。如有偶到者,應罰金十二兩。違者鳴官究治,限至四月間,紫菜期過,方許本鄉及外鄉人民到嶼捕魚採菜等,此係公禁」。此碑反應的是姑婆嶼屈爪嶼二嶼兩座無人島的紫菜採集權於1796年以前已歸屬赤崁所有,因此赤崁取得兩島的紫菜採集泉當在18世紀的一百年間。立碑示禁,也因當時紫菜盜採嚴重。姑婆嶼現仍存有道光年間以及民國83年(1994)所立的紫菜權勒石,古閑義康稱張家於百數十年前,獲得附近無人離島的紫菜採集權,與史籍的記載有其脈絡可循,張家投入大量的金額,更可視為向官方請課納餉、繳納稅額取得姑婆嶼屈爪嶼二嶼兩座無人島的紫菜採集權更為貼近歷史事實。
-
作者|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