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張隱(
1608-
1666),明
崇禎10年(1637)自漳州、漳浦徙澎。
-
《
瓦硐張氏祖譜.澎島肇基始祖張隱公派沿革》載:
大赤嵌社張氏始祖,諱隱,號引治,字華庵,係漳州、漳浦張氏9世祖;生於
萬曆36年(1608),
崇禎10年(1637)自漳浦、灶山、頂埭頭,東渡澎湖,卜居
大赤嵌社。隱公傳五子:長楚英、次遠英、三三英、四四英、五伴英。其中,次子遠英,生二子,長諱同,官章啟俸,投筆從戎,初任千總,
康熙60年(1721),平台朱一貴叛亂有功,誥封特授「懷遠將軍」,從三品武官;後仕宦
銅山(今東山島),遷居鼓浪嶼,卒葬鼓浪嶼。次諱阮,官章啟璋,即
瓦硐港社張氏始遷祖。
-
瓦硐港社張氏9世張兆麒《
瓦硐張氏族譜.澎島肇基始祖張隱公派沿革》載:啟璋公,生於
康熙12年(1673),學修國子監太學生,階授修職郎(正八品)。生八子:長曰武,為歲進士;次曰瑤,為都司;三曰郎,為邑庠生;四曰耀,為州司馬;五曰善,六曰興;七曰得;八曰意。後家屬綿衍,是以擇地於
瓦硐港社,建造八落厝(佔地七百多坪),穴屬八馬拖車。時於
雍正元年(1723)落地,遂由
大赤崁社,遷徙
瓦硐港新居,從別派別為八房頭;同時興建祠堂,張氏家廟;廟成,雍正皇帝御賜「誥封懷遠將軍牌匾」,今存家廟內。
-
日本時代、昭和時期,張氏居有三合院11間,皆在(頂社)。
-
按張隱首創巨型帆船,航行閩南、台灣,通商交易;續向鹿港、淡水,擴大海運貿易;繼向彰化,大甲,開拓廣大田園,富甲台澎,時人稱為「
張百萬」,造成一代傳奇人物。
-
其二:張公派。開基祖牌存放
赤崁村24號張泰純宅內,因祖牌不對外公開,故始祖名諱、原籍皆不詳。惟推判應與(張隱)派張氏,同自漳州、漳浦徙來;遷徙時間,應同在崇禎年間。
-
日本時代、昭和時期(張公派)張氏有三合院14間,分居(廟北11間)、(嵌仔後2間)、(
嵌仔頂1間)。曾任本縣
馬公國中校長張明和係此派張氏裔孫。
-
文章來源、作者|蔡光庭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