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北辰宮「惠澤神功」楹聯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馬公北甲北辰宮「惠澤神功」楹聯,「惠澤巍峨千歲仰神功浩蕩百年興」,上款「太歲庚子仲冬新建落成」;下款「董事劉思義敬酬」,其下有兩方印款,一方為「劉思義印」、一方為「琢如」,「琢如」可能為劉思義的字號。北辰宮前身為清末22家組成的神明會,年年過家越宅輪流祭祀。迨至明治32年(1899)歲次己亥,北甲居民、媽宮郊商、船戶等合力捐輸,於清代總鎮署西側卜地建廟,明治33年(1900)落成。同年(1900)8月20日,北辰宮也獲得澎湖廳長高津慎的〈廟宇建設許可報告〉。創廟時董事劉思義所敬献的楹聯「惠澤巍峨千歲仰神功浩蕩百年興」,落款於庚子年(1900),亦可得證。
-
《續修澎湖縣志.人物志》提及:劉玉卿1873-1947),字日中,媽宮人。曾祖父劉聯捷乃清道光5年(1825)派駐澎湖水師協,曾護理兩次、署理一次右營中軍守備,道光12年(1832)逝世於澎湖任上,諡皇清武德郎。祖父劉世芳從商,傳至其父劉思義,創立「興發號」,為清朝當時澎湖「臺廈郊」郊商之首,人稱「君子頭仔」。由此可知,劉思義於當時富有名望與經濟實力,故能擔任北辰宮創廟的董事之一。馬公北甲化民社明善堂於昭和9年(1934)著造《明化金篇》,劉玉卿擔任校正生,顯見其漢學學養。
-
清末臺廈郊清法戰爭影響,各項業務中斷。明治33年(1900)媽宮郊商再次整頓臺廈郊,奉天上聖母為主神,「每年輪當爐主二名,分上下期辦理。上期三月二十三日辦至九月止,下期十月初十日辦至本年三月一日止」。參與的郊商合計17家,順序如下:安興一鬮;鼎順二鬮;長順三鬮;裕記四鬮;怡發五鬮;同成六鬮;合發七鬮;豐順八鬮;振吉九鬮;錦成十鬮;益成十一鬮;源茂十二鬮;順美十三鬮;通發十四鬮;源合十五鬮;豐德十六鬮;合源十七鬮。以當時媽宮街的商業規模,不可能只有17家商號。興發號應是參與另外的神明會,故未出現在天上聖母神明會輪值的名單之中。
-
昭和4年(1929)馬公水仙宮改建,〈謹將水仙宮改築寄附金芳名及醵出會員序次如左〉木匾中,興發號名列其中。民國45年(1956)臺廈郊會員名冊中,興發號登錄為「永興發」。
-
北辰宮創廟已逾兩甲子,創廟時董事劉思義敬献的楹聯、創廟碑記與官方許可文件,均有跡可循。
-
#感謝周宏松老師指導
-
#參考資料
-
許雪姬總纂,《續修澎湖縣志人物志》,澎湖縣政府2005年
-
澎湖縣政府,《澎湖臺廈郊會館之研究與修復計畫》,1991年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5-09-12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