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防二七九」陸軍用地境界標,位於澎五號鄉道往
西嶼彈藥本庫附近的斜坡上,另一面為「陸」。此境界標由鋼筋、水泥混碎石灌注製成。由於境界標緊鄰附近水泥小徑,致使境界標柱體「九」字部分為水泥所掩蓋,尺寸經測量大致為18cm×18cm×42cm。其次,在「陸防二七九」陸軍用地境界標往北約15公尺處的小山溝,有另一座陸軍用地境界標,正面文字已風化無法辨識,背面亦為「陸」字,尺寸大致為18cm×18cm×58cm。此境界標四周覆以水泥加固。第三,在第二座境界標往東的小山溝中,有第三座倒塌的境界標,其型式與上述兩座相似,境界標目測全長約有100cm左右。位於
內垵社區活動中心往東的高地上,亦有疑似上述之陸軍用地境界標。
-
明治35年(1902)6月3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1164號告示第72號「臺灣國防用防禦營造物區域取締規則」,公告基隆陸軍與澎湖島海陸軍防禦營造物區域圖示意,澎湖島實線以內為第一區與第二區,實線及虛線之間為第三區。從所附圖紙,
虎井嶼東山位於第一區與第二區,東山以西為第二區。
明治36年(1903)10月7日,澎湖廳《廳報》第46號告示第31號,發布設置
馬公要港部境域標,分置標札與標石:「
虎井鄉標札二、標石一;
豬母水鄉標札一;
良文港鄉標札一、標石二;
菓葉鄉標石一;
北藔鄉標札一、標石一;
員貝鄉標札一、標石一;
大赤崁鄉標札一;
後藔鄉標石二;
通梁鄉標札一;
小門嶼鄉標札一;竹蒿灣鄉標石一;
外垵鄉標石一。」陳英俊先生於
虎井嶼東山所記錄的標石材質為
玄武岩,四面分別為「總督府」、「第貳區域標」、「
明治卅五年六月三日」、「第十七號」。此標石即為此時期的產物。推測其他各鄉的標石,也應是以
玄武岩製成。
-
其次,
大正8年(1919)8月19日,頒布之勅令第四百五號「要塞地帯法ノ一部ヲ台湾ニ施行スル」,除了第18條及第28條以外,於臺灣施行。故澎湖目前所發現之陸軍省澎湖島要塞地帶標石,其年代均落在「
大正八年八月十九日」。位於
湖西鄉尖山村往
湖東村的
澎17號鄉道的左側山坡上,「第二八號陸軍省澎湖島要塞第三地帶標」石;
龍門閉鎖陣地「第二十四號陸軍省澎湖島要塞第二地帶標」等地帶標,以及
望安鄉所發現的地帶標石材質,則以花崗岩製成。
-
第三,由
內垵社堡壘往
牛心山的小徑,亦有「陸防四八」與「陸防四九」境界標石,均為
玄武岩材質。此境界標石,應與
明治36年至
明治38年(1904)陸續興建內按社堡壘等軍事建築有關。
-
綜合上述,
明治時期與
大正年間於澎湖設置的軍事用途標石,以天然石材的
玄武岩與花崗岩為主。「陸防二七九」陸軍用地境界標,係以鋼筋、水泥混碎石製成,與上述標石有別。魏以恩老師推測其至成年代在
昭和時期。
昭和10年至
昭和11年(
1935-
1936),日軍陸續改建
西嶼彈藥本庫,或可能於此時期新立陸軍用地境界標。
-
#感謝魏以恩老師指導
-
#參考資料
-
「臺灣國防用防禦營造物區域取締規則(律令第三號)」(1901-08-06),〈
明治三十五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甲種永久保存第六卷土地家屋戶籍人事社寺軍事〉,《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712029。
-
「臺灣國防用防禦營造物區域」(1902-06-03),〈
明治35年6月臺灣總督府報第1164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1164a002。
-
「澎湖廳告示第三十一號要港境域標建設ノ件」(1903-10-07),〈
明治三十六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四十六卷文書〉,《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847147X001。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5-11-21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