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許家山伯公灰窯|
拍攝日期:2016-11-07(星期一)
知識分類|
類:
產業
製造業
傳統產業
類:
產業
製造業
石灰業
區:
首頁
湖西鄉
湖西鄉製造業
───
湖西鄉灰窯業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澎湖的灰窯業據說是在
日治時期
以前,由
湖西鄉
港仔尾
(今
許家村
)人許賀由台灣引進燒製石灰的方法,在
港仔尾
「
灰窯腳
」創立灰窯,使
許家村
成為澎湖灰窯業首創。後來
青螺村
、
紅羅村
、
白坑村
也都分別設有灰窯工廠,其中以
青螺村
的灰窯廠規模最大。之後,
馬公
也開始有人學習灰窯燒製。
白坑村
外的砱仔尾因為海邊、陸上遍地都有砱仔,因為珊瑚礁石灰石碎片、貝殼碎片等燒製石灰的原料豐富,原料充足使之多家灰窯業在此設立,
白坑村
灰窯最發達時,曾有16座的灰窯設立,一度成為「灰窯業的重鎮」。石灰的生產原料為珊瑚礁石灰石破片、貝殼等所謂「砱仔」再加上煤炭大約以3︰1的比例混和,加以入窯燒製,然後再經過起火、出窯、篩灰、包裝等步驟就可以販賣。較大的窯場一次可以燒製石灰一萬四五千斤。
-
當時
湖西鄉
已有石灰銷售到台灣本島西岸,由數量上看來,日治到戰後初期,澎湖地區就有26、27間灰窯,以後逐年增加。到
民國45年
(1956)
41間最多。民國4、50年間,
白坑
地區因燒製石灰的原料豐富,大量生產銷回台灣,此時台灣百廢待興,各地大興土木所需要大量的石灰,更進一步將
湖西
灰窯業推向高峰。直到
民國60年
(1971)
後,產業技術提升,水泥業興起競爭更加激烈。
-
石灰銷路大為萎縮,加上石灰燒製的成本提高,且燒石灰瀰漫的煙霧引起居民抗議,使得業者經營意願愈來愈低,逐漸的退出市場。
民國62年
(1973)
以後,就剩下3間灰窯。使得石灰窯變成夕陽產業。90年代只有
白坑村
的
許石柳
先生與蔡萬益先生勉強經營,二人的石灰窯皆設在當地的砱仔尾。
民國86年
(1997)
以後
許石柳
尚能勉強經營,不過已呈半歇業之狀態。現在已無傳統灰窯營業,僅剩
菓葉村
、
白坑村
等遺留下的灰窯遺跡,
菓葉灰窯
「古堡」更是澎湖最壯觀的灰窯建築。
-
菓葉灰窯
雖然建於
民國49年
(1960)
,但其生產的灰料係澎湖當時重要營建材料,其存在見證澎湖牡蠣殼灰及砱仔灰的生產歷程與方式,現況保存尚完整,為目前澎湖少數留存之產業建築之一,具重要歷史文化價值,故而建議登錄為「
歷史建築
」。
-
資訊引用|《
湖西鄉
志》
知識建檔|2017-11-25。知識更新|2024-11-16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湖西鄉志中冊
|
第107頁
延伸知識|
▲隱藏連結
菓葉灰窯
|
菓葉村
|
建築
許家山伯公灰窯|
拍攝日期:2016-11-07(星期一)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東石土地公宮仔
|
東石村
|
寺廟
烏崁洪姓祖祠重建落成碑記
|
烏崁里
|
文物
靖海宮重建碑記
|
烏崁里
|
文物
懋靈殿重建落成碑記
|
興仁里
|
文物
烏崁興仁畜牧業
|
烏崁里
|
畜牧
烏崁鰆流刺網漁業及曳繩釣漁業
|
烏崁里
|
漁業
烏崁鰮焚寄網漁業
|
烏崁里
|
漁業
烏崁農漁業發展
|
烏崁里
|
漁業
興仁里農漁業的發展
|
興仁里
|
漁業
文石
|
工業
講美后壁山與阿班仔山
|
講美村
|
地名
前海橋(港仔橋)碑記
|
湖西村
|
文物
第二八號陸軍省澎湖島要塞第三地帶標
|
湖東村
|
文物
許登岸
|
石泉里
|
人物
內港
|
風櫃里
|
地名
漁港口
|
尖山村
|
地名
菓葉路
|
林投村
|
地名
西溪漁港
|
西溪村
|
建築
尖山漁港
|
尖山村
|
建築
龍門尖山客貨碼頭
|
龍門村
|
建築
平台知識總數
7,315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