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網站首頁
02|關於平台
03|知識搜索
04|澎湖文獻資料庫
05|聯絡我們
880|馬公市
881|西嶼鄉
882|望安鄉
883|七美鄉
884|白沙鄉
885|湖西鄉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08|商業
商店
查詢
歷史
文物
墳墓
馬公市
重光里
重光里文物
───
萬善同歸
馬公市
重光里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我國民間自古就以「澤及枯骨」為美德,民眾每遇無主屍骨常基於憐憫及積陰德的心理,而樂於出錢出力,讓無名屍入土為安,因此各地常有許多年代久遠的無祀小祠,
媽宮
的「石厝仔」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石厝仔本來建在
媽宮澳
西邊海濱,俗稱為「
西垵仔
」的地方,創建於清
康熙23年
(1684)
,祠左有一座收埋枯骨的大墳。日治
大正2年
(1913)
,海軍徵用
祀壇
,由當時的
媽宮
區長
陳柱卿
主持重建於現在的民族路
公車調度中心
北側,更名為
祀壇
,左右側室兼做貯骸所,祠旁還建有3個大墓。
-
民國64年
(1975)
前後,兩個側室傾圯,由
台厦郊
後人許等成等人出面募款重修,同時在
草樹仔尾
原來的「萬善同歸」(設置於
1930年
)東側,另外建一座「萬善同歸」墓坑,以安納骨骸。當時
馬公鎮公所
也將祠壇周圍的墓葬遷移,另外設了一座納骨坑把沒有人出面認領的骨骸(上引書:41)。
民國70年
(1981)
,謝界和鎮長鑑於
日治時期
設立的「萬善同歸」墓已破碎不堪,而加以重修,因此目前墓碑上書寫「庚午年蒲夏之月原建,
民國七十年
桐月(農曆3月)重修,
馬公鎮公所
」的字樣。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6輯|
2006年
)
知識錯誤回報
完整閱讀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澎湖各村里繞境鎮符列表
|
法師乩童
劉府將軍廟
|
復興里
|
寺廟
溝仔
|
許家村
|
地名
田溝
|
許家村
|
地名
河仔溝
|
許家村
|
地名
重華堂:小池角陳姓宗祠
|
池東村
|
建築
銀同誥封定國將軍劉文珍墓碑
|
光榮里
|
文物
昭和18年(1943)大改葬
|
故事
東遊紀略:沙港鄉陳桂屏的詩文
|
沙港村
|
人物
化雨春風:陳鑑堂略傳
|
沙港村
|
人物
溪塭
|
北寮村
|
島嶼
菓葉村
|
菓葉村
|
聚落
講美村
|
講美村
|
聚落
龍門村
|
龍門村
|
聚落
通梁村
|
通梁村
|
聚落
保安宮
|
通梁村
|
寺廟
魑魅魍魎碑
|
後寮村
|
厭勝物
後寮村
|
後寮村
|
聚落
城前村
|
城前村
|
聚落
瓦硐村
|
瓦硐村
|
聚落
知識平台|影像總數
50,993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