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3月23,日軍攻佔澎湖媽宮城舊照(來源: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

乙未之役

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同義詞彙|乙未之戰、乙未澎湖之役、乙未戰役
-
日艦隊於2月24日(3月20日)抵達澎湖,自29日(25日)已完全控制澎湖,然實際戰鬥卻僅有2天。日本參謀本部編的《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爭》第8篇第35章,即為日軍占領澎湖島之經過,為目前所述最為詳盡之資料。在中方的紀錄上,由於臺灣與澎湖間的電報,於開戰第一天即已中斷,且守軍戰敗,所知戰況多由逃往臺灣的官員兵勇所供錄,因此紀錄則較為片段零碎。作戰過程為日軍所主導,先由艦隊牽制砲臺,再由混成支隊登陸,以澎湖的政經中心媽宮城為目標,戰鬥經過如下:
-
2月24-26日(3月20-22日):日軍登陸的準備與延期
-
日本艦隊於2月19日(3月15)自佐世保啟航,繞經臺灣南方,於24日(20日)清晨,東鄉平八郎所率領的「吉野」、「浪速」兩艦脫隊先行,於下午2點抵達裡正角附近,以便觀察守軍布置情形,因天氣不佳,僅能大略觀察。本隊船艦則於下午3時抵達澎湖,停泊於將軍澳。東鄉平八郎於下午5點40分回到將軍澳,伊東祐亨依其報告,決定於25日(21日)發動攻擊。清晨下達登陸訓令,其主旨為:登陸地點改為裡正角,第一游擊隊出發,砲擊候角灣東北形似砲臺之物,摧毀後再由「秋津洲」於裡正角灣下錨,以做為運輸船的參考點,並掩護登陸。另由聯合陸戰隊,牽制圓頂半島駐軍,使其無法移動。上午8點20分,第一游擊隊起錨,然其旗艦「吉野」卻於8點51分擱淺於將軍嶼南方的暗礁,直到傍晚才脫困,伊東祐亨只好放棄當日的登陸計畫。入夜之後風浪再起,至26日(22日),風浪更大,艦隊只好依舊停泊海上。此時,擠在各運輸船上的混成支隊士兵,因乘船多日身體虛弱,又發生霍亂,每天都有4、5人病死。另外,因漁民的通報,守軍已知日艦泊於將軍澳
-
2月27日(3月23日):日軍登陸並占領太武山
-
至27日(23日),天氣轉穩,伊東於上午6點下令登陸。9點30分,先由第一游擊隊的「浪速」、「秋津洲」、「高千穗」等3艦轟擊拱北砲臺。駐防隘門的宏字右營二哨,被流彈所擊,有若干傷亡。日軍發現拱北砲臺火砲射程相當遠,未免在裡正角灣內受砲擊,艦隊乃於裡正角西南2海里處下錨,運輸船則在靠近陸地處下錨,於上午11時30分,混成支隊由裡正角西方約1,400公尺處開始登陸。191守軍砲擊阻止登陸,與「浪速」、「秋津洲」、「高千穗」相互射擊。駐防隘門的幫帶梁仕悅見日軍要開始登陸時,向周振邦提議,應在日軍未完全登陸時展開攻擊。周振邦向朱上泮商議,欲集中其圓頂半島的兵力,以奮力一擊。朱上泮卻以兵力分散運用,可誘敵深入,而予以拒絕。周振邦甚為氣憤,一面通電臺灣,一面下令媽宮城的防軍左營、宏字左營、果毅軍練營右哨馳援太武山
-
日軍第一大隊第一及第二中隊,於下午1時左右首先登陸完畢,分別向菓葉良文港搜索,未遇抵抗,其他部隊則持續登陸。拱北砲臺傷亡不少,乃於下午2時30分停止砲擊,守軍暫時退到砲臺後方,以避免受日艦砲擊。第一及第二中隊發現從良文港西北高地到太武山之間,空曠無掩蔽物,想先行占領制高點太武山。另一方面,由於等待援兵需要時間,梁仕悅乃率部隊往太武山移動。下午3時,梁仕悅的先頭部隊與日軍兩中隊於太武山南方短兵相接,被日軍擊退。日軍抵達山頂後,發現增援的防軍左營500、600人,據守於前方田間,左、後方各又出現百餘名守軍,交互射擊。另有150人自太武山前進增援,似有轉守為攻之勢。因戰況激烈,日軍第三、第四中隊亦投入戰場。比志島義輝原計劃由後備步兵第一聯隊與第二大隊占領太武山,得知情況後,改由第二大隊自太武山東側支援第一大隊。太武山為日軍控制,防軍左營不敵,退往大城北西方高地,位於該地的果毅軍練營右哨,則對太武山開砲,以掩護撤退。另一方面,周振邦抵達東衛,派遣分駐於此的宏字右營二哨至港底南方高地,下午3點40分,與第二大隊發生戰鬥。下午4時20分,日軍攻下太武
-
當日戰事告一段落,遲至黃昏時,朱上泮才率定海右營、防軍前營、防軍砲隊營前往大城北。集結於拱北砲臺附近之清軍,總計有五營三哨、砲兵一營;是夜,周振邦在東衛、朱上泮在拱北砲臺。日軍方面,均已登陸完畢,比志島義輝於下午5時30分下令第十二聯隊第二大隊、臨時山砲兵中隊、海軍速射砲隊宿營於尖山社附近;參與太武山戰鬥之部隊,則宿營太武山。艦隊則停泊於白天的位置,警戒海面。當日守軍死亡約54人,日軍1死10傷,霍亂發病17、18人;中國方面記載則為傷亡勇丁約60、70人。
-
2月28日(3月24日):拱北砲臺媽宮城棄守凌晨1時,宿營尖山社之日軍部隊陸續往太武山集結,由於夜色昏暗、路況不佳,行進較慢的海軍速射砲隊至4時才抵達。原本朱上泮與周振邦相約,於三更各派一營突襲日軍。至五更,周振邦未至,朱上泮派定海右營之左、右、後等3哨突襲,又以防軍前營2哨、防軍後營2哨為接應部隊。4時20分,比志島義輝下達攻擊命令,由步兵第十二聯隊第二大隊攻擊拱北砲臺;第一聯隊第二大隊攻擊大城北西方高地的砲陣地,以保護部隊右側;臨時山砲兵中隊及海軍速射砲隊置於太武山西側,以砲擊拱北砲臺;步兵第一聯隊第一大隊則擔任預備隊。5時整,第十二聯隊第二大隊開始推進,至大城北的北端時,遭遇定海右營3哨,爆發戰鬥。守軍猛烈射擊,憑藉房屋、牆壁的掩蔽抵抗日軍,與日軍幾乎達肉搏戰距離時,才逐漸撤往西南方的拱北砲臺。守軍死傷甚多,朱上泮亦受傷。不過,大城北西方山腰的守軍火力加強,另有數門火砲自拱北砲臺西北高地射擊,以阻止日軍前進。比志島義輝為迅速占領拱北砲臺,下令預備隊向前支援第十二聯隊第二大隊。上午6時30分,拱北砲臺被破,砲臺西北方高地2門山砲被遺棄,守軍大部分往媽宮潰散,一部分則逃往圓頂半島。比志島義輝抽調一中隊追擊往圓頂半島的守軍,占領烏崁,並等待聯合陸戰隊來交接。周振邦在東衛得知大城北的戰鬥後,前往支援,但在得知朱上泮已敗退,卻倉皇逃往白沙島;朱上泮也從媽宮乘船逃往白沙島
-
聯合陸戰隊為當日6時自候角開始登陸,部分於雙頭掛烏崁西南方構築防線,以切斷圓頂半島守軍與媽宮的聯絡;另一部份,則於8時抵達拱北砲臺。6時10分,拱北砲臺砲擊聯合陸戰隊,「浪速」、「高千穗」、「嚴島」三艦反擊。及拱北砲臺被陷之後,三艦於7時10分駛抵候角東北方,牽制圓頂半島守軍。
-
比志島義輝為攻下媽宮城,將部隊集結於拱北砲臺西北側高地,以第一聯隊第一大隊為前衛,7時左右出發,經東衛南側凹地,於8時20分抵達文澳西北高地。守軍從火燒坪南方兵營向日軍射擊,媽宮城東角砲臺與漁翁島砲臺則猛烈砲擊日軍,居民紛紛走避,前進受阻。因前衛部隊與本隊已有相當距離,只好原地等待本隊支援。然守軍在得知周振邦與朱上泮逃亡的消息,已無心再戰,相繼逃往白沙島吉貝嶼
-
日軍重新布署,比志島於10時30分,於文澳東方高地下令攻擊。先攻占火燒坪軍營,守軍退往後窟潭,東角砲臺與漁翁島砲臺依然砲火旺盛。第一聯隊第一大隊自朝陽門攻入,占領東角砲臺、水雷營,做為預備隊的第一聯隊第二大隊接著進城;擔任右翼攻擊的第十二聯隊第二大隊,占領朝陽城外西邊的小兵營後,部分由拱辰門入城,部分則占領天南砲臺。至中午12時,媽宮城已全為日軍控制,乙未澎湖之役基本上已結束。
-
媽宮城雖為日軍所占領,但西嶼東砲臺守軍仍不斷砲擊。日軍所擄獲的武器彈藥甚多,然占領砲臺的火砲,其零件已被守軍拆卸,無法立即使用,日軍各隊只好尋找掩蔽,直到日落後才開始紮營。
-
在戰鬥傷亡方面,拱北砲臺附近的戰鬥,遺留的守軍遺體約50人,日軍則2名士兵死亡、1軍官、1士官15士兵受傷。媽宮城的戰鬥,守軍在城陷之前即已棄守,守軍有55人被俘,日軍則全無傷亡。可知,拱北砲臺的攻守最為激烈,雙方人員之傷亡、彈藥之消耗數量也最多。
-
2月29日-3月1日(3月25、26日):圓頂半島投降、漁翁島撤守
-
29日(25日)凌晨1點,圓頂半島守軍定海營管帶郭潤馨,遣使向聯合陸戰隊投降,約定上午8時日軍至守軍兵營接收。陸戰隊於上午5時30分自鎖管港出發,卻找不到兵營,只好折返鎖管港,等待守軍來降。等到郭潤馨及其下軍官12名、士兵576名來降,聯合陸戰隊乃占領紗帽山西南高地砲臺,另一部份人則押送守軍返回砲臺,收容於附近民家。伊東在得知圓頂半島守軍投降之後,原本計劃遣使遞送勸降書給漁翁島守軍,如不投降再由1個半大隊兵力登陸。漁翁島守軍在得知媽宮已被日軍攻陷後,將火砲的重要零件、槍枝彈藥丟入海中,全數逃往吉貝嶼。因此,當日早上東、西兩砲臺均未發砲,下午卻因民眾入砲臺劫掠,失火爆炸火藥庫,造成十數人傷亡。「浪速」艦前往偵察,發現守軍似已撤離。下午4時,派遣海軍速射砲隊人員前往漁翁島偵察,確認已無守軍,且砲臺已受嚴重破壞。
-
至3月1日(26日)下午,伊東率艦隊前往漁翁島內垵灣,著手搜索澎湖港海面,以確定有無水雷。當日,於媽宮城設置「澎湖列島行政廳」,以海軍少將田中綱常為廳長,並公告周知。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知識建檔|2017-10-31。知識更新|2020-11-05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