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門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東門
-
媽宮城朝陽門(東門)原址位於今民生路、民權路、重慶街、光復路、中華路的交叉路口,東城砲臺原址位於今仁愛路東側路口斜坡處。澎湖廳城主要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與昭和十三年1938年)遭到大規模拆除,南邊城牆與南門(迎薰門)、小南門遭到拆除以興建第一、二、三號棧橋碼頭,北邊城牆與北門(拱辰門)、東門(朝陽門)因都市計畫而拆除,東南城牆也因要興建漁港而拆除,只有西段城牆與大西門小西門一帶因是軍事管制區而被保存,詳細資訊請參閱媽宮城條目。
-
媽宮城朝陽
-
日治時期,澎湖廳為了強化媽宮港媽宮市街的擴展,先後於明治40年(1907)年2月與昭和12年(1937)10月,執行拆除媽宮城築港工程。明治40年拆除即敘門迎薰門及東城砲臺南側城牆,做為媽宮港第二棧橋至第三棧橋間的築港材料。昭和12年10月於第三棧橋處進行修港工程,隔年再拆除拱辰門(北門)至朝陽門(東門)和東城砲台處城牆。在此之前,昭和4年(1929)5月初,已先行拆除東城門的朝陽樓。東城門一帶隨著市區的擴張與交通的發展,各種自轉車.牛馬車與自動車進出頻繁,澎湖廳遂決議拆除以利埔仔尾一帶交通進出。準此,媽宮城的城樓,1907年澎湖廳先拆除即敘門迎薰門1929年拆除朝陽門,1938年拆除拱辰門。於今,只存大西門順承門
-
#臺灣日日新報,〈馬公朝陽樓〉,1929年5月20日
-
作者|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