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澳舊廳署
,媽宮公學校石泉分教場則成立於1922年6月24日。綜合上述兩則報導與日治時期所設立之公學校歷史而言,文澳所設立的學校類 ....
- 北極殿
》(1919年)、《救世靈丹》(1922年)、《奇文寶鑑》(1931年)3部善書。民國39年(1950)學禮堂的北派成員 ....
- 顯考臺灣羅漢門分司何公諱廷楨之墓初探
鸞務,並訓練新鸞手,並於壬戌年(1922)完成《化蘭轉新》,共八卷;《救世靈丹》,共四卷。
《化蘭轉新》的鸞生之中有四位 ....
- 石泉國小
的「馬公公學校石泉分離教室」,大正11年(1922)和馬公公學校的安宅、文澳兩所分離教室合併,在今馬公市石泉里1號現址設 ....
- 周王廟
01)再次重建成今貌。
日治大正11年(1922),主神周府王爺曾扶鸞降示說:「現瘟疫瀰漫,民生疾苦,乃人間倫常敗壞所 ....
- 「芳規芳躅」:安宅謝家寶樹堂芳規芳躅匾詮釋
」;下款:「堂生謝光采敬受」。大正11年(1922),安宅鄉居民成立「歸正社登善堂」,著有鸞書《新民寶篇》。此匾,原為南 ....
- 清水宮
在光緒17年(1891)重修;大正11年(1922)成立「初化社虔善堂」(鸞堂),著有1部名為《寶世金篇》的善書,分為禮 ....
- 蔡欲修
號叫「銅罐修仔,打不凹」。
大正11年(1922)畢業,而後考上臺北州立工業學校(今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科。3年中成績都 ....
- 山水鸞堂的歷史
化社從善堂著造的《覺世寶訓》;大正11年(1922)紅木埕濟眾社新民堂著造《啟蒙金篇》;大正15年(1926)化心社勸善 ....
- 醒俗金篇:山水鸞堂的首部鸞書與陳建成
化社從善堂著造的《覺世寶訓》;大正11年(1922)紅木埕濟眾社新民堂著造《啟蒙金篇》;大正15年(1926)化心社勸善 ....
- 山水上帝廟太子爺錫燭台
有款,左臺款於左側「大正拾一年(1922)」,右臺款於右側「壬戌蒲月置」;大斗下一圖案化之對稱「壽」字,下有座,座六足環底 ....
- 五德國小
立的「媽宮公學校嵵裡分校場」。大正11年(1922)4月升格獨立為「馬公第二公學校」(遷入現址上課),同時設置「風櫃尾分 ....
- 威靈宮
醴準備和祭祀。
五德威靈宮於大正11年(1922)創立「威化社嚴善堂」,由許超然與歐積穀兩人協助在歐家扶鸞,同年著作《 ....
- 五德餌砲
原因,起源於日本於1922年(大正11年)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後,由於條約第19條限制美、英、日三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海軍 ....
- 井垵邵姓
學,造詣頗深,能詩;日本時代、大正11年(1922),在馬公開(妙中寫真館);以日本久邇宮親王為始,在澎湖的司令官、歷代 ....
- 邵久
),幼習漢學,造詣頗深,能詩;大正11年(1922),在馬公開設妙中寫真館,以日本久邇宮親王為始,在澎湖的司令官、歷代廳 ....
- 邵魁
深,能詩,最初有興趣於照相業,大正11年(1922)起在馬公開妙中寫真館,其照相技術有獨到之處,不輸於大都市的照相師。以 ....
- 風櫃國小
風櫃里66號,它的前身是創設於大正11年(1922)的「風櫃尾分教場」,隷屬於馬公第二公學校(今五德國小)。昭和7年(1 ....
- 金王殿
處興建一座廟宇,派萬善爺駐守。大正11年(1922)德安宮曾設立一個稱為「德安宮勸善堂」的鸞堂(不久改稱為德心堂),之後 ....
- 虎井國小
志(教育志)
虎井國小創建於大正11年(1922),稱為「馬公第一公學校虎井分教場」,不久因故停辦;昭和7年(1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