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何公諱廷楨之墓記錄

影像分類:墳墓  2024何公諱廷楨之墓記錄|顯考臺灣羅漢門分司何公諱廷楨之墓|拍攝日期:2024-05-18(星期六)

顯考臺灣羅漢門分司何公諱廷楨之墓初探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顯考臺灣羅漢門分司何公諱廷楨之墓」初探
-
澎匠營造吳明庭先生,於今日(113年5月18)上午進行案山里53號林氏古厝修復工程先期施工時,於林氏古厝前的土地挖掘舊墓碑一方,此墓碑被當成過路石埋於地下,吳明庭先生以機具小心翼翼的將墓碑安置於一旁的地面,並通知筆者前往現場,筆者也邀請澎湖知識服務平台創辦人吳鷗翔先生一同前往紀錄。
-
此墓碑為玄武岩材質,總長約98cm(埋入土中部份約18cm)、寬44cm、厚10cm。中榜「顯考臺灣羅漢門分司何公諱廷楨之墓」,落款年代為「光緒二十年甲午季秋穀旦」、立碑者「男海獄崧源立石」。「海獄崧」位於同一列、「源」則位於海字下方,何廷楨究竟是四位兒子「海、獄、崧、源」?或是三位男嗣「海源、獄源、崧源」?因缺乏相關訊息難以斷定。
-
以《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進行檢所,並未找到有關羅漢門巡檢何廷楨的任何紀錄,卻有「苗栗縣署在縣城內北偏,坐北向南。計屋四十餘間。光緒十五年,代理知縣林桂芬詳請上憲札委縣丞何廷楨監督興建。是年十二月興工,十六年十二月竣;費銀七千四百餘圓。」此苗栗縣丞何廷楨若是葬於澎湖的何庭禎,為何墓碑上是以「羅漢門分司」為職稱?
-
其次,以臺灣大學數位典藏與自動推論實驗室設置之《臺灣清代官職表》進行查詢,亦無何庭禎任羅漢門巡檢的事蹟。而羅漢門巡檢一職,只記載至道光27年(1847)的何承緯,以下從缺。依據《清德宗實錄選輯》:「光緒10年(1884),福建巡撫張兆棟渡臺巡閱,奏請在水沙連添設通判,並將羅漢門巡檢移駐澎湖。……歸澎湖通判管轄。」《澎湖廳志》則記載:「光緒十一年,奉文復設澎湖巡檢一員,由羅漢門巡檢移駐八罩網垵澳,配弓兵十八名。凡遇遭風商船擱淺,鄉民搶掠者,可以隨時救護彈壓,每年津貼六百兩」。在八罩巡檢文職表中「陸瑞銘,廣東英德人,監生。光緒十一年九月由羅漢門移駐八罩,十三年四月卸事。平廷熊,浙江山陰人,監生。十三年四月署理,以丁憂卸事。陸瑞銘,再任。蔡昌言,浙江人,十七年二月任。汪塏,浙江錢塘人,監生。十八年三月任。章寶基,浙江人,監生。十九年正月任。」何庭禎有無可能是在陸瑞銘之前任職羅漢門巡檢?目前也難以判斷。
-
第三,依據蔡光庭老師的研究,清代澎湖的何姓,有大赤崁何姓大嶼社何姓。而然,澎湖還是有其他何姓族裔,例如活躍於日治時代的澎湖粧佛與土水師傅何旺,而且案山本地也有何姓的存在。大案山至善社學禮堂己未年(1919)仲秋開堂著書,〈卷一〉文衡聖帝與孚佑帝君降筆提及:一次請旨著造兩集《化蘭轉新》與《救世靈丹》。
-
大案山至善社學禮堂最早於乙巳年(1905),由陳睿明(哲人)於大案山帳教徒時,在一新社鸞生陳步墀(采丹)的協助下宣講救世,《化蘭轉新》〈卷一〉南宮佑帝君與玄天上帝序:
-
歲逢乙巳、季在蘭秋下弦時節,蒙一新社鸞手費神到宇,又兼陳子哲人在鄉設帳,勸誘從善,邀集諸同人締結善緣喜效力,始終如一,無不立志於斯。然咒語嘹喨,吾老仙適遨遊至此,因藉木筆投乩,賜稱社名號曰至善。……由是濟世與宣講並行接續十數秋,然而並未著書立說。直至歐雲從(振玉)與蔡廷貴(仁風)重整鸞務,並訓練新鸞手,並於壬戌年(1922)完成《化蘭轉新》,共八卷;《救世靈丹》,共四卷。
-
《化蘭轉新》的鸞生之中有四位何姓,分別為宣講生何洞庭、帮管効勞生何受恩、進茶生何有聲與何清樂。此四位鸞生極可能為清末羅漢門巡檢何廷楨之後人。何廷楨生前應居住於大案山日治時代小案山大案山相繼成為日本海軍基地,何廷楨墓塚可能位於徵收區域導致墳墓遷移,何氏後人重新修墳,原墓碑遂棄置。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4-05-18。知識更新|2024-06-0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