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王爺驅逐大流感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1918年全球爆發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臺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依據丁崑健的研究,流感接初始於於基隆,10月下旬,由北而南往南擴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今高雄)及阿猴(今屏東)等地,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澎湖人口57,865人中有17,418人感染,256人死亡。此波大流感,將近三分之一的澎湖人口被感染,死亡率0.44%,可謂恐怖之至。
-
面對如此嚴重的瘟疫,媽宮港又是澎湖最重要的門戶,媽宮南甲海靈殿(蘇王爺宮)眾鄉老,乃在1918年12月流感期間參議,於媽宮港恭請代天巡狩的王爺入廟安位,接著出巡鎮境,果真疫情逐漸緩和。眾爐下不勝心感,因此原本早應辦理的迎王送王活動,一延再延。1920年4月,海靈殿鄉老覺亦議循例,先為恭迎,然後致送,並定於國曆5月6日即舊曆3月18日辦理。5月6日當天卻遇到降雨因而順延至5月8日舉行。
-
同年5月14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送王爺祭>,5月8日9日舉行的送王祭,有15,000人湧入媽宮,活動花費30,000元左右,各種藝閣與芝居(戲劇)演出,盛況空前。當天參與迎王活動的團體,除了南甲為王爺出巡的鹽米諸儀隊之外,次為北甲朱王爺神轎及藝閣旗樂。再則為臺廈郊天上聖母鑾轎,海壇銅山提標三館。此外,東甲藝閣大案山後窟潭等地亦共襄盛舉。朝陽街的南管樂團與南甲三王的儀仗則殿後。由於人潮擁擠,巡行的隊伍歷經三個小時才出北城門往埔仔尾後窟潭行臺前進。遊行遶境的隊伍,綾羅綢緞製成的旗海飄揚,又以北甲的最為出眾。南甲的小孩則裝扮成砲兵大隊,拖著一紙製巨砲,沿途朗奏軍歌。駛犁歌、東坡遊船、周漁婆灑網、無宮粉庄樓等傳統藝閣亦頗受好評。如此熱鬧的場景,傳統與現代兼具。
-
1918年的全球流行性感冒,毫無疑問的是一場大瘟疫,「王爺」不僅可以施瘟懲罰失序的人間,更是仁民愛物、抵抗逐瘟疫的神明。瘟疫透過港口與船隻四處流竄,1918年的大流感是最佳的詮釋。請王迎王送王、請瘟神離開,最後所有污穢髒東西跟著王船一起焚燒,淨化世界。然而,澎湖的王爺,卻常常解決民瘼,為人愛戴,而一延再延始離境,也是澎湖王爺信仰殊異之境。《澎湖廳志》中的澎湖的王爺信仰韻味繚繞,歷久不衰:
-
澎湖廳志》各澳皆有大王廟,神各有姓,民間崇奉維謹。甚至造王船、設王醮,其說亦自內地傳來。內地所造王船,有所謂福料者,堅緻整肅,旗幟皆綢緞,鮮明奪目;有龍林料者,有半木半紙者。造畢,或擇日付之一炬,謂之遊天河;或派數人駕船遊海上,謂之遊地河。皆維神所命焉。神各有乩童,或以乩筆指示,比比然也。澎地值豐樂之歲,亦造王船,顧不若內地之堅整也,具體而已。間多以紙為之,然費已不貲矣。或內地王船偶遊至港,船中虛無一人,自能轉舵入口,下帆下椗,不差分寸,故民間相驚以為神。曰王船至矣,則舉國若狂,畏敬持甚,聚眾鳩錢,奉其神於該鄉王廟,建醮演戲,設席祀王,如請客然,以本廟之神為主,頭家皆肅衣冠,跪進酒食。祀畢仍送之遊海,或即焚化,亦維神所命云。竊謂造船送王,亦古者逐疫之意,使遊魂滯魄有所依歸,而不為厲也。南人尚鬼,積習相沿,故此風特甚,亦聖賢所不盡禁。然費用未免過奢,則在當局者之善於撙節已。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9-06-11。知識更新|2019-06-16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