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光盛輪罹難者紀念碑
澎湖縣議會議長莊東敬題
中華民國四十六年十一月吉日
「第二光盛輪遇難乘客碑誌」位於觀音亭園區左側。民國45年(1956 ....
- 觀音亭:縣立運動場的時代
也逐漸發展成為澎湖縣的體育場。民國46年(1957)10月位於觀音亭的縣運動場第一期工程包括網球場、排球場、籃球場等運動 ....
- 重建觀音亭記碑
亭修建委員會,倡導重修之議。自民國46年10月重修,歷時一年完竣,民國48年(1959)落成之梗概。
作者|許玉河老師 ....
- 情人路變介壽路
更成為澎湖人口耳相傳的情人路。民國46年(1957)3月,地方人士建議將此道路命名為情人路。有趣的是,有一方人士則認為觀 ....
- 國軍英雄館
澎湖等4個團管區(指管轄區)。民國46年(1957)澎湖防衛司令部動員組改編,正式成立澎湖團管區司令部(俗稱團管區),和 ....
- 觀音亭園區
修的海濱浴場(創設於日治時),民國46年(1957)闢建的體育場(設有300公尺的跑道及籃球場、司令台等)民國48年(1 ....
- 馬公國小
956)增建教室6間來因應,到民國46年(1957)已增加到48班。民國47年(1958),該校在原學區中,劃出郊區的西 ....
- 金龍殿
五位齋友誦經作供一天。功德堂係1957年春奉旨而設,以「福善開堂立德第一代正堂主吳麗生副堂主吳秀東暨鸞下仙逝諸善男信女祿 ....
- 重光灰窯業
3家灰窯業,在民國46、47年(1957年、1958年)產量最多時,一個月要燒製一、二窯,每窯約二萬台斤,產品多銷售給馬 ....
- 馬公高中
校在馬公朝陽里增建分部教室,從民國46年(1957)起專供初一學生使用。後來分部不斷擴建,一共容納了初一、初二共18個班 ....
- 朝陽里
民國42年(1953)到46年(1957),澎湖的人口自然增加率逐漸提高,朝陽里的人口,也有小幅的增加,人數約在1,500 ....
- 澎湖縣農會
治時期的廳農會,改紐成縣農會;民國46年(1957)在今民福路12號興建辦公廳及碾米廠,代辦軍用毛豬供應及軍糧加工等業務 ....
- 曾石柳
社會公益事業不遺餘力。觀音亭於民國46年(1957)發起改建,以郭石頭為首發起重修,重建委員有曾石柳、胡長在、洪住、薛庚 ....
- 西文里
東文兩里的空間變化更大,首先是民國46年(1957)在今中華路南側(馬公高中對面)興建漁類共同加工場,接著在民國48年( ....
- 澎湖縣立體育場
澎湖第一個體育場是民國46年(1957)興建的「中正體育場」,位於觀音亭右方,只有300公尺的田徑跑道,而且 ....
- 莊東
縣議員,且被推舉為縣議會議長。民國46年(1957)擔任澎湖縣救國團團務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達8年。民國50年(1961) ....
- 東文里
,但是都還維持在700人以上。民國46年(1957)東文里的居民人數開始止跌回升,到48年(1959)已有823人,民國 ....
- 案山里
民國42年增加為1,657人;民國46年起人口成長的幅度更大(每年幾乎都在70人以上),當年有1,770人,第二年有1, ....
- 海軍第二造船所
培養中、基層幹部(共辦7期)。民國46年(1957)海軍第二造船所奉命擴編為甲級廠,改名為「海軍第二造船廠」(習稱為「海 ....
- 東鳳宮
,主祀蘇府大神。蘇府大神大約在民國46年(1957)由鳳山清和宮的李木興請來澎湖濟世,起先借奉於馬公太和堂(今馬公市中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