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2018重光灰窯記錄|
拍攝日期:2018-11-09(星期五)
知識分類|
類:
產業
製造業
石灰業
區:
馬公市
重光里
製造業
時:
首頁
日治時期
製造業
───
重光灰窯業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西衛
與
重光
海邊周圍的海蝕平台極為發達,又有廣大的珊瑚砂礫堆積,這些珊瑚礁破片(俗稱硓𥑮丁)和介殼(俗稱砱仔),都是燒製石灰的天然原料。據說澎湖的灰窯業始於
許家村
的許賀,日治中期
西衛
人王桂霖向許賀的子孫學會燒製石灰之後,先後在今
西衛港
南面及草仔尾(
草樹仔尾
)設置了窯場。日治中期以後
重光里
共有3家灰窯業,在民國46、47年(
1957年
、
1958年
)產量最多時,一個月要燒製一、二窯,每窯約二萬台斤,產品多銷售給
馬公市
區的顧客(用
牛車
載送到顧客家),
西嶼
各拖也有人會開帆船到灰窯附近來裝運石灰回
西嶼
去銷售(郭金龍等1996:8)。
-
重光里
最早的灰窯業者是張進丁,在他從日治末年就在現在的
重光里
海堤北邊設置「榮源號」灰窯場(有兩座窯房,興建海堤後已不見了),最初曾找同社里的陳清宇和陳再達一起合股,後來改由陳等興-家人合夥幫忙。戰後,陳等興的長子陳清金自己雖然也成立了灰窯場,榮源號還是經營過一陣子,直到
民國52年
(1963)
才因為人手不足而結束經營。第二家灰窯場是
民國40年
(1951)
陳慶和在今
黑妞黑糖糕
廠房的北側空地所設的,也有兩座窯房交替使用,在
民國56年
(1967)
前後,也因為人手不足而歇業,目前原址還有一間破舊的房舍及窯房。第三家就是
民國41年
(1952)
左右,陳清金在
凌霄寶塔
旁設立的「源興號」灰窯場,只有一座窯房,員工以自已的兄弟姊妹(7人)為主,
民國62年
(1973)
,又因為人手不足(大家都去上班)而且銷售下滑而結束經營;之後源興號灰窯場改由陳清金的弟弟陳清水經營瓦斯行(今東陽瓦斯分裝場),目前在北側還可以看到窯房的殘蹟。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6輯)
知識建檔|2021-11-21。知識更新|2025-02-06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六輯西衛里重光里
|
第77頁
知識相簿|
2018重光灰窯記錄
11
張影像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龍宮的傳說及澎湖
|
神話傳說
農業設施計畫
|
日治時期
|
農業設施
澎湖窮民籌濟會
|
日治時期
|
地方救助
普濟院
|
日治時期
|
社福組織
廣丙號遭難記念碑
|
明治
|
復興里
|
石碑
奈良丸遭難記念碑
|
明治
|
復興里
|
石碑
第十六號水雷艇遭難記念碑
|
明治
|
復興里
|
石碑
田中井
|
明治
|
西衛里
|
水井水池
走使生:日治中期澎湖鸞堂的警戒者
|
鸞堂
牛心灣內滬
|
赤馬村
|
石滬
太武樵歌
|
道光
|
太武村
|
澎湖八景
案山漁火
|
道光
|
案山里
|
澎湖八景
奎璧聯輝
|
道光
|
北寮村
|
澎湖八景
香爐起霧
|
道光
|
尖山村
|
澎湖八景
虎井沈城
|
道光
|
虎井里
|
澎湖八景
龍門鼓浪
|
道光
|
龍門村
|
澎湖八景
廣丙號遭難記念碑
|
明治
|
復興里
|
石碑
奈良丸遭難記念碑
|
明治
|
復興里
|
石碑
林廷楨、廣丙艦與廣丙礁
|
光緒
|
將軍村
|
意外事故
第十六號水雷艇遭難記念碑
|
明治
|
復興里
|
石碑
平台知識總數
7,643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