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重光灰窯紀錄

2018重光灰窯紀錄|拍攝日期:2018-11-09(星期五)

重光灰窯業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西衛重光海邊周圍的海蝕平台極為發達,又有廣大的珊瑚砂礫堆積,這些珊瑚礁破片(俗稱硓𥑮丁)和介殼(俗稱砱仔),都是燒製石灰的天然原料。據說澎湖的灰窯業始於許家村的許賀,日治中期西衛人王桂霖向許賀的子孫學會燒製石灰之後,先後在今西衛港南面及草仔尾(草樹仔尾)設置了窯場。日治中期以後重光里共有3家灰窯業,在民國46、47年(1957、1958)產量最多時,一個月要燒製一、二窯,每窯約二萬台斤,產品多銷售給馬公市區的顧客(用牛車載送到顧客家),西嶼各拖也有人會開帆船到灰窯附近來裝運石灰回西嶼去銷售(郭金龍等1996:8)。
-
重光里最早的灰窯業者是張進丁,在他從日治末年就在現在的重光里海堤北邊設置「榮源號」灰窯場(有兩座窯房,興建海堤後已不見了),最初曾找同社里的陳清宇和陳再達一起合股,後來改由陳等興-家人合夥幫忙。戰後,陳等興的長子陳清金自己雖然也成立了灰窯場,榮源號還是經營過一陣子,直到民國52年(1963)才因為人手不足而結束經營。第二家灰窯場是民國40年(1951)陳慶和在今黑妞黑糖糕廠房的北側空地所設的,也有兩座窯房交替使用,在民國56年(1967)前後,也因為人手不足而歇業,目前原址還有一間破舊的房舍及窯房。第三家就是民國41年(1952)左右,陳清金在凌霄寶塔旁設立的「源興號」灰窯場,只有一座窯房,員工以自已的兄弟姊妹(7人)為主,民國62年(1973),又因為人手不足(大家都去上班)而且銷售下滑而結束經營;之後源興號灰窯場改由陳清金的弟弟陳清水經營瓦斯行(今東陽瓦斯分裝場),目前在北側還可以看到窯房的殘蹟。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6輯|2006年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