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14年(2025)11月24日、陰曆10月初5日,
馬公南甲海靈殿集鸞社兼善堂舉行110年堂慶,有數十位堂生參與慶典。從《海天威靈西瀛聖殿
馬公南甲海靈殿暨兼善堂介紹下》所述:「戊戌年
(1898),先有陳、葉、謝、蔡等人籌組集鸞社
扶鸞闡教,然
鸞法因故中斷,未能繼續。乙卯年間
(1915),甲民中幾人有感,謂甲運衰微,未能振興,若無著書立說,不能勸人洗心滌慮,相趨於善者也。陳祥等七人遂開設集鸞社兼善堂,彫塑文衡聖帝寶像,請唐帝為主席,敬具上疏學鷺。不久,因台灣白蓮教之關係,被異族嚴禁時,同志啞口吞聲,怨然停止。」文中的「臺灣白蓮教」,即指發生西來庵事件。
-
大正4年(1915),臺灣發生西來庵事件。西來庵事件是以余清芳、江定、羅俊三人為首的武裝抗日事件。余清芳以西來庵總管鸞務生的身分,利用扶乩、謠讖等手段宣揚神明之靈驗,藉以煽動群眾。另一方面,又以修廟建醮,募集起事費用,奔走南北寺廟齋堂,串聯反日同志,討伐日本政府,許多齋教徒被牽連其中。臺灣總督府以不到半年的時間,快速的弭平動亂。也因西來庵事件,導致臺灣、澎湖許多
鸞堂活動受影響,兼善堂即為其中之一。
-
迨至
大正11年(1922)歲次壬戌,陳祥等七人欲興隆甲運,財源廣進,乃重組兼善堂,初每月揮鸞濟世,勤誦經文,繼則請旨著造,叨蒙天帝恩准在陽月初五日啟著,顏曰《金鐘醒世金編》,在著造期間神蹟顯赫,而後甲民漸漸踴躍踏入善堂効,勞乃加二倍變成二十一子。從《金鐘醒世全編》〈卷四〉得知,此二十一人為王鴻儒、康望堯、朱迺禎、陳祥、陳贊勛、李森、陳贊高、陳國龍、廖仕利、許榮月、陳雲著、葉清拿、高百合、葉崑河、葉崑山、林鍾英、王自福、莊春得、藍晩、陳意、陳永和。《金鐘醒世全編》於癸亥
(1923)端月11日完竣,由於《金鐘醒世全編》缺少〈卷一〉,故從〈卷二〉得知只以澎湖
馬公南甲海靈殿兼善堂為名,並無集鸞社三字。期間,兼善堂講生也遠赴
沙港、
西衛等地廟宇宣講傳道。兼善堂遂以玉帝准予著造《金鐘醒世金編》的10月初5日訂為創造紀念日,並往前回溯至
大正4年(1915),故今年為創堂110周年。
-
(一)
海靈殿兼善堂著造《金鐘醒世全編》時,
鸞堂諸神明臚列如下:
-
本堂正主席文衡聖帝唐
-
本堂馳騁中壇元帥方
-
通報司福德正神趙
-
本堂著造正主席陞任南天副部高明聖帝文衡聖帝唐
-
本堂著造副主席加封顯德尊王並陞五級蘇
-
本堂督造加封仁慈菩薩幽冥教主楊
-
本堂著造正堂監掌任大廳加陞五級王
-
本堂著造副堂監掌任廠官林
-
本堂著造代天府代巡尊神康白李
-
(二)金鐘醒世全編之刊印《金鐘醒世全編》刊印時,也獲得許多名人的支持,例如
陳溫而、
劉石龍、
陳錫如等。
陳溫而(
1863-
1945),別名有理,福建
銅山人,
光緒2年(1876)移居
媽宮南甲。
陳溫而曾於今
中央街18號開設亦發號,經營老酒、麵品、餅果等。天后宮於
大正12年(1923)改建,
陳溫而以董事身分捐金百五十元外,<諸善士五十圓以上寄附芳名>碑也記載其捐金八百円,合計近千円。
大正15年(1926),
觀音亭改建,
陳溫而為12位發起人之一,寄附五百円。
昭和6年(1931),
馬公城隍廟改建,
陳溫而為14位發起人之一,並以正董身分捐款三百円。
昭和7年(1932)銅山武聖殿改築,身為
銅山的後人,除了主事者林溪泉寄附壹仟伍百元之外,
陳溫而以捌佰元居次。
-
劉石龍(
1881-
1945),
馬公南甲人,開設瑞興商號,登記的營業所在
馬公街328番地(今中山路6巷5號)。瑞興商號巴洛克的建築風格,頗為華麗氣派,於今尚存。
大正12年(1923)澎湖天后宮改築,
劉石龍擔任改築董事,
劉石龍捐「金百六十元」。
大正15年(1926)9月,
觀音亭發起改築,
劉石龍為12位發起人之一。
昭和2年(1927),
觀音亭落成,
劉石龍在此次改築中捐「金貳百円」。
昭和6年(1931)媽宮城隍廟改建,正董
劉石龍捐金二百五十円。
-
陳錫如(
1866-
1928),
馬公長安里人,名天賜,號紫髯翁,別號近市居士。曾與
蔡汝璧、
陳梅峰等人創設「
西瀛吟社」,吸引眾多澎湖士子加入。又受聘至高雄設立
書房,名曰「留鴻軒
書房」,作育英才無數。為弘揚詩學,陳在高澎兩地又分別成立了「旗津吟社」、「蓮社」、「小瀛吟社」、「苓洲吟社」等詩社。
大正15年(1926)其女弟子
蔡旨禪、蔡雲錦、蔡月華徵得陳之同意,將其詩文結集,第二年《留鴻軒詩文集(附女弟子詩鈔)》出版。印送《金鐘醒世全編》芳名如下:
-
蔡水雲貳拾部葉天祝貳拾部
陳溫而貳拾部陳惟悟陳文質朱迺禎黃博許從文王存李森忠甘清葉崑山以上各十五部廖朝福陳糧陳祥高允蔡冲霄
劉石龍林氏如玉林俊卿葉崑河莊春得林培生林朝以上各拾部康吟都許錦源以上各六部陳江成吳助謝助謝犁林生高添才藍晩陳廣蔡清海以上各五部廖奢以上各四部陳蔚亭陳厚德許太以上各参部郭仰蔡氏綢以上各貳部陳氏惜黄用各拾部謝習洪碧林生全各四部黃富里陳就劉明呂榮各参部陳合
陳錫如王克明許阿有莊作蔡謙讓項石鄉許梏陳春生郭興宗各貳部蔡景成林墘冼坪陳石頭各壹部
-
(三)代天府代巡尊神康白李
-
大正7年(1918)全球爆發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第一波發生於
1918年春季,第二波發生於
1918年秋季,第三波發生於
1919年冬季至
1920年年春季。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臺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依據丁崑健的研究,流感接初始於於基隆,10月下旬,由北而南往南擴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今高雄)及阿猴(今屏東)等地,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澎湖人口57,865人中有17,418人感染,256人死亡。此波大流感,將近三分之一的澎湖人口被感染,死亡率0.44%,可謂恐怖之至。
-
面對如此嚴重的瘟疫,
媽宮港又是澎湖最重要的門戶,
媽宮南甲海靈殿(蘇王爺宮)眾
鄉老,乃在同年
(1918)12月流感期間參議,於
媽宮港恭請代天巡狩的王爺入廟安位,接著出巡鎮境,果真疫情逐漸緩和。眾爐下不勝心感,因此原本早應辦理的
迎王、
送王活動,一延再延。
大正9年(1920)4月,
海靈殿眾
鄉老覺亦議循例,先為恭迎,然後致送,並定於國曆5月6日即舊曆3月18日辦理。5月6日當天,卻遇到降雨因而順延至5月8日舉行。同年5月14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南甲〈
送王爺祭〉,5月8日、9日舉行的
送王祭,有15,000人湧入
媽宮,活動花費30,000元左右,各種
藝閣與芝居(戲劇)演出,盛況空前。從《金鐘醒世全編》〈卷二〉,康白李三位代天巡狩王爺先後降筆,可知
大正7年(1918)南甲海靈殿所迎請的代天巡狩,為康白李三府千歲。康府千歲降筆也提及因感念里民虔誠奉祀,特地向天庭告假三個月,以助
海靈殿兼善堂著書。
-
本年堂慶日,由每位堂生自備一菜來參加祀筵,晚間六點三十分進行第一巡祀茶,男女堂生分別參拜後,恭讀祝文後焚化。接著恭讀西瀛
海靈殿兼善堂推展博施濟眾弘揚聖道成果呈文,連同
海靈殿兼善堂慈善會一一四年度救濟貧困名冊一同焚化。約十分鐘第二巡祀茶,許堂主等人上場致詞互相勉勵後,進行第三巡祀茶。近五十位堂生大合照後,恭請神明升座儀式。
海靈殿兼善堂堂慶儀式簡單而隆重,於今日快速變遷的時代,兼善堂仍有如此向心力與大愛,誠屬不易。「玉敕一品堂」的牌匾高高懸掛於廟中,不言而喻。
-
#感謝
海靈殿兼善堂諸執事協助採訪拍照
-
#感謝顏文彬先生
-
#參考資料
-
蔡文榮主編,《海天威靈西瀛聖殿
馬公南甲海靈殿暨兼善堂介紹下》(澎湖:澎湖
馬公南甲海靈殿,
2002年)
-
馬公兼善堂,《金鐘醒世全編》〈卷二〉、〈卷三〉、〈卷四〉,
1923年。
-
馬公集鸞社兼善堂,《光明正道》,
1987年,頁3。
-
馬公集鸞社兼善堂,《
海靈殿重序興建沿革》,
1965年,頁13。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5-11-25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