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冬季的祭儀:除夕

閱讀時間 ── 約 15 分鐘

同義詞彙|過年、辭年、除夕夜
-
除夕的前1日澎人都要拜天公,通常漳裔居民會較泉裔居民早一日;過年前的拜天公與天公生的儀節並無太大差異,但是供品中必須有一塊粿(年糕)及「牽」、「圓」各36個。牽、圓可用麵粉蒸也可用枋片糕製成,但一律要以食用染料染成喜氣的紅色;牽是8公分左右的長條狀物,類似市面上常見的「元宵」,其上用粿印(印糕餅的木模)印上金錢等吉祥圖案,圓則是直徑5公分左右,其中央突出若乳頭。牽是每一層三條,橫豎相間疊放,視供桌大小可分二或三堆;圓則是五個圍成圈,其上再置一個,俗稱「五腳圓」,共分六堆;晚近已簡化成各12個。因為天公是唯我獨尊的神界帝王,拜過的年糕及牽、圓可在除夕時分割再祭拜神佛祖先。因此一般狀況下很難吃到新鮮柔軟的年糕,都是蒸好數日後經過煎或炸的加工品。
-
胡建偉所述過年時「做年糕相送」,似乎值得商榷。實際上澎湖的新喪之家禁忌在年節時炊製各類年節糕點(例如粽子、菜包、年糕等),僅有體貼的親友或鄰居會贈送,粽子、菜包等物平常的家戶在過節期間可以互贈,唯有年糕因係要經過數日的祭拜才能開始食用,因此親友以此相送似乎不太可能。七美地區在過年或其他節日時製作「籤粿」,「是將蕃薯籤泡軟、煮熟後搗成泥,包在米或麵粉皮做的薄皮內,捏成包子形狀,再蒸熟」;也有以玉米碎粒與糖相混,代替蕃薯籤蒸成的粿,稱「番麥粿」,同樣可用於年節祭祀。
-
除夕日極為繁忙,下午要「辭年」,還要祭拜地基主、好兄弟、祖先。在辭年之前婦女要以紅、綠二色的紙分做花蕊與花葉,以香腳為花莖糊一朵春花;男子則要在門窗上貼上春聯,同時將廳門上方樑下所貼的「玉皇大帝」(漳裔居民寫「三官大帝」)及灶頭牆壁所貼的「司命灶君」紅紙撕下,並換上新寫的。辭年時的供品包括切下四分之一的年糕,略取數個牽、圓(以雙數為度),「春飯」(即其上插春花的飯)一碗,以及牲禮、金紙、炮竹等物;排香案朝外拜,一方面感謝舊的「年」一年中的辛勞,並期望新的「年」能帶來好運。春飯拜過移置神案上,若過年後飯上發霉,即預示新的一年雨水充足,若春飯呈現乾硬的狀態,則預示該年可能缺水乾旱。
-
西嶼的春飯除春花外,另加生雞蛋一顆,此外飯旁還須置以紅紙上下各圍一圈的青蔥一束,俗稱「過年飯」。
-
除夕祭拜祖先的食物極為豐盛,拜過的供品即是年夜飯的盛宴,也要加上一角年糕以及牽、圓。通常要表示與祖先一同過年之意,因此除夕祭祖多於黃昏時才開始,祭拜時間也儘量延長。祭拜祖先時(拜門口同樣)所燒的紙錢中有「更衣」,希望祖先能「換衣換襖」,有新裝歡度新年
-
拜過祖先後全家團圓,圍爐吃年夜飯,飯後守歲;除夕夜全家要燈火通明,每個房間的燈都要徹夜點亮。神明祖先前要供上過水汆燙的香菇、木耳、金針、碗豆等菜碗,年初一即以此數種素菜與麵或冬粉合煮為早餐。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三)|宗教志》
-
這天中午之前在家中大廳供桌上,準備三牲及粿品(年糕或發粿),焚香、燒金紙祭拜家中供奉之神明,並且會準備一小碗白飯,剪一朵「春花」黏上小竹籤插在上頭,稱「做年」,隨後準備豐盛的飯菜來祭拜祖先,接著吃團圓飯。大部分人家會在「做年」前換貼新的春聯。
-
一、做年|
-
做年,也就是除夕清晨「拜天公」。不論12月是大小月,在一年最後一天的除夕(月小是29日,月大則30日)清晨吉時(大約3、4點鐘起),望安各村家家戶戶,都會在大廳裏門口朝外處,擺上放置香爐、薦盒、花瓶、燭台的八仙桌,並供上牲禮、五果、清茶、甜粿、龜粿、五腳圓和飯春等,來拜天公和補運,所以除了要燒天公金和放鞭炮外,也要燒補運錢。東吉村祭拜的供品只有牲禮、清茶和粿以及飯春(白飯上插一春花)。各村人家中,也有簡單的只拜三碗白飯的做法。
-
做年除了清晨吉時拜天公,許多村子也有在拜完天公後,接著到村廟拜廟中神明的習俗,如西安村中社村水垵村東坪村等村,也有利用除夕前,擇日選吉時前往拜神明的,如將軍村花嶼等村,不過,幾個人口外移嚴重的小村,如東坪村西坪村,拜廟中神明的工作,目前就委由廟公來進行了。望安習俗,牲禮只有在拜天公時才拜公雞,而且生兒子拜天公時,公雞還必須選擇會啼叫的,習俗上認為如此孩子才會快快長大。
-
二、辭年|
-
辭年是指在除夕下午午時過後(下午1時後),於家中神明桌前,供拜牲禮等來祀神祭祖,是一年將盡前的一個形同送舊年的儀式。
-
望安各村辭年的做法,首先都是將清晨拜天公的所有供品,直接移至神佛前來祭拜,並燒金紙和放鞭炮。時間上,望安島上各村是在下午1時後來進行,將軍、花嶼東嶼坪等村是清晨拜完天公後的吉時來拜神佛,西坪村拜完天公後接著拜神佛,東吉則遲至除夕下午約4點後。
-
拜過神佛後,接著是拜祖先。望安島上4村和對面的將軍村,直接將拜過天公、神佛的供品移到祖先牌位前來祭拜,並燒銀紙和放鞭炮,將軍村拜祖先的時間是在中午,其餘4村在下午約2、3點間。花嶼則是在早上約7、8點間,準備白飯和5碗菜碗來祭拜。東、西嶼坪早期會備飯和菜碗及1/4個的甜粿來拜祖先,後來甜粿改由龜粿充當,時間約下午2、3點,至於前述以三碗白飯來拜天公和神佛的人家,此時在拜祖先時,則會再加入菜碗數碗,來豐富桌面。東吉村供品也是和拜天公、神佛一樣,只是時間遲至黃昏才進行。所有各村在拜完祖先前,一律會燒銀紙和放鞭炮,這時儀式才算完成。
-
三、拜各種神靈|
-
望安各村在過年前,除了拜天公、拜神佛和祖先外,也有祭拜多種厝內、厝外神靈 的普遍做法,這顯然是在年終總結時,一則感謝這些神靈的護佑,二則主動表示願意與 之為善,並能繼續和睦共處的意圖。
-
首先是在門口來拜好兄弟,整個望安鄉只有將軍村西嶼坪,除夕沒有拜好兄弟或 無主神靈的習俗,其餘如東安村中社村東嶼坪村會在除夕當天,或者除夕前挑一天 下午,備牲禮、酒、發粿等來祭拜好兄弟,水垵村東嶼坪還會加1/4 的甜粿。西安村則在拜天公後,水垵村選在除夕下午,花嶼村在除夕上午,東吉村則是除夕挑吉時來進 行好兄弟的祭拜活動,讓生活週遭的好兄弟們在歲末年終,也能享用祭禮,並焚燒紙錢 供他們花用,但唯獨希望好兄弟們來去之間,對一家大小的生活不要干擾,尤其是可愛的小孩,「看就好,千萬不要摸」,因為經好兄弟們摸過,小孩就會「猴(多)毛病」。 除了自家大門口拜好兄弟,「宮仔」眾多的花嶼村,也會選在除夕前一天,備飯菜 各1 碗和焚燒銀紙1 百(1 疊),來拜「宮仔」。東嶼坪則是用牲禮和1小塊甜粿拜小鬼祠。 儘管對象和供品略有出入,其實其禮相同,無非是透過年節的祭拜,達到和平共處與受 其護佑的期待。
-
資訊引用|《望安鄉志》
-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上天報告功過善惡以後,就是準備過年事物的時間,必須將家中打掃乾淨,以及購買多樣年貨,準備祭祀神明與供應家中食用。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須在門口祭拜好兄弟。除夕當天,祭拜天公與家中的神明之後,再祭祀好兄弟。除夕夜時,全家團圓,吃年夜飯。在年菜當中,並沒有特別講究,不過有兩道菜是一定要有的,一道是筍,表示節節高升;另一道是魚,表示年年有餘。而且這天的每道年菜都不可以吃光,要留一些到正月初一時,將所有剩菜混在一起烹煮,意謂「新換舊,年年有」,意謂「年年有餘」。飯後發給小孩子壓歲錢。因本鄉鄉民從事漁業者甚多,因在外捕魚而無法在除夕團圓的人不少,故本鄉較不重視「圍爐」的觀念。在除夕這一天,婦女會請人挽面,所謂「挽面挽過年,五月初五才勿會乎人攃去綁粽」。挽面除了為婦女提供來年一個全新的開始之外,也含有新的一年能不必辛苦工作的期望。
-
資訊引用|《七美鄉志》
-
春節前夕,也就是在農曆12月的最後一天,按當年12月份大小,月小拜29,月大拜30,擇吉時於凌晨敬拜天公,答謝天尊1年來的庇祐。儀式舉行之前,需事先將門窗、佛龕、櫥櫃等貼上新的春聯與吉祥字紙,家中大小依序敬謝天公,禮成後燃放鞭炮。除夕當天下午並要以3牲酒禮供於神前,謂之「辭年」,意即舊的1年圓滿結束。
-
拜天公需擇吉時於廳門內之天公爐下方擺設香案桌,桌上擺置香爐、鑒盒、紅燭,左右各置鮮花1對,供上5牲、茶酒、紅圓、年糕、寸金棗、糕仔粒、糖果餅乾、鮮花4果、紙錢、龜粿與米飯1碗,上插紙花1枝,謂之「隔年飯」。
-
除夕這一天,不論家庭貧富,均備妥雞、鴨、魚、肉,並用蓬萊米或糯米蒸年糕豐盛祭拜祖先。晚上闔家團圓圍爐吃年夜飯。在本地有一句諺語曰,「一年磨透透,盡吃二九晚」,所以除夕這一天的菜餚比平時豐盛得多。在飯後,家長依序發給小孩子「壓歲錢」,飯後守歲,且除夕夜當晚需讓全家燈火通明。
-
資訊引用|《重修白沙鄉志》
-
除夕過年:除夕意即舊歲至此夕而除,明旦換新歲,俗稱廿九下昏(暝)或卅下昏。除夕當然要除舊迎新,所以自十二月廿四送神後,家中裡裡外外、大大小小之物,要陸續利用閒暇清掃擦拭,佈置營造過年氣氛。除夕要忙著炊年粿、貼春聯、辭年迎新、圍爐、分壓歲錢、守歲。
-
炊年粿七月節僅炊發(膨)粿,除夕年糕較多,有甜粿、發粿、菜頭粿、烏(黑)糖粿。紀略說:「又做年糕相送,謂之一年高一年。其糕一塊約有二、三十斤重,俱以糯米為之,此澎湖之俗也。」胡建偉任澎湖通判僅三年,雖入境而不知俗。澎人除蛋糕外,餘皆稱粿,年糕並無一年高一年之意。粿與過台語音近,發粿、甜粿意謂發過甜過。且家家皆有年糕,又何必相送,僅客人到訪,請吃甜粿而已。
-
貼春聯:大大小小,內內外外的門窗都要貼春聯,甚至屋外豬舍、牛欄雞舍貼上六畜興旺,茅坑、肥舍(堆人畜肥料)貼上五穀輪迴、米甕貼上「春」,櫥櫃貼「黃金萬兩」、「日日有見財」,灶邊的「司命灶君」和樑下「玉皇大帝」紅紙更要換新,大多請塾師或讀書人書寫,少有到城隍廟前買者。今日則僅大門貼有春聯,甚或僅貼上地方首長和民意機關首長聯名印刷的春聯,如迎春接福或屬當年生肖之吉祥語「豬事如意」,公寓大廈有不貼聯者。
-
辭舊歲:辭年先神後人,先大後小,自除夕前夜子時起至清晨,鞭炮聲不絕於耳,這是「拜天公」,與「天公生」當天拜天公意義不同,此乃向天公辭歲,要備牲醴,所拜牲醴,在下午二時許可再拜廟神,黃昏時拜家神、地基主、好兄弟和祖先,所燒紙錢中有「更衣」,希望祖先換新衣過新年。先祭祖後再吃年夜飯,以示與祖先共度除夕,請祖先先吃。
-
新年:為迎新年門口懸八仙綵,廳堂點灯,神桌燃燭,八仙桌穿桌裙,供品以甜食、甜粿為主,水果有柑桔,取甘吉意,家中佈置放高貴花卉如水仙、蝴蝶蘭,或繫紅之菜頭,亦即好彩頭,門後放甘蔗二支,取意堅固家運吉利,能撐住家門。供桌上有長命菜和壓年飯,紀略說:「惟是夕以滾水泡青菜盛以磁碗,簪春花其上,供在神前,謂之長命菜,又謂之隔年菜。又煮白飯一盆,亦插春花其上,供在神前,謂之壓年飯,以為明年豐歲之兆。」今日澎人過年拜春飯一碗,插上香,貼上金粉寫之春字,希望春(伸)米春金,春金即有錢用,春米即有飯吃,(昔日澎人皆食地瓜絲,春與伸台音同,伸即伸展盈餘有剩)。
-
圍爐:除夕夜旅外親人紛紛返鄉吃年夜飯,邊吃邊聊,亡故的或未能返家團圓的也擺上一副碗筷,以示懷念。平日不喝酒,圍爐時全家男女老幼也喝杯甜酒,昔日是自釀的葡萄酒或公賣局買的烏梅酒,今日則是進口法國紅葡萄酒。菜餚以討吉利為主,火鍋如火之旺,魚丸、肉丸有團圓之意,全雞(與家諧音)意謂「食雞起家」,所吃菜餚大抵不用刀切,如茼萵、高麗菜、菠菜皆可手剝,甚至不嚼而食,可以延壽。除夕菜餚熱騰,吃在嘴裡,暖在心裡,室內洋溢一團喜氣與熱氣。
-
壓歲錢:圍爐後,全家坐於廳堂,長輩發紅包(壓歲錢)給晚輩,或晚輩賺錢者發給長輩。晚輩拿到壓歲錢者,向長輩道謝說吉祥語。昔時發壓歲錢謂之「結衫帶」,此乃以紅線穿制錢,掛於頸上,以示年年有錢,時時有錢之遺俗。
-
守歲:俗以為守歲可為父母添壽,澎人守歲大多以博戲為主,如玩撲克牌(揀紅點、接龍、百分等)和麻將,輸贏不大,所謂「家己刣,賺腹內」。今則邊看過年電視節目,邊聊天,等待吉時開正門迎新年
-
資訊引用|《湖西鄉志》
-
正月初五接路頭神的習俗,也被稱為財神,一般初五接路頭的習俗於敬財神的方式、時間,卻大有影響。一般商店除夕做完生意便放年假,至初五接過財神,才開門營業,稱為開頭盤。這樣,接財神的時間便有正月初二和初五兩個時間,至於某地固定在哪一次,則各地各行其俗。接財神一般是商家和做生意,另外一般家庭有初四接神的慣例,接神這天最主要的是接灶神,據說駐守於各家各戶的灶神都不同,因而送神、接神的時間可得視情況而定,最好是順著自家灶神的脾氣與性情來行事,才能討個「好年冬」的好采頭。正月初四是民間的接神日,傳統在年前十二月廿四日送神,把司管人間的神明送回天上,初四這天則把神明迎接回來。
-
資訊引用|續修七美鄉
知識建檔|2017-11-07。知識更新|2024-06-2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除夕,家家守歲,與內地無異。惟是夕以滾水炮青菜盛以磁碗,簪春花其上,供在神前,謂之長命菜,又謂之隔年菜。又煮白飯一盆,亦插春花其上,供在神前,謂之壓年飯,以為明年豐歲之兆。各家不論貧富,俱宰雞煮肉,團年祀祖。祭畢,闔家男女老少俱同一席圍飲,置火爐於席下,圍住飲酒,謂之圍爐。又做年糕相送,謂之『一年高一年』。其糕一塊,約有二、三十斤重,俱以糯米粉為之。此澎湖之俗也

胡建偉所述之過年習俗林豪因之,但是與四、五十年的澎湖年俗在細節上小有差異。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