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山水社區托兒所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在五德機場四周挖有許多防空壕溝,戰後這些壕溝就成了山水里孩童遊玩的「秘密基地」。民國59年(1970)夏天有一群山水里的孩童到壕溝中游泳,其中一位不幸溺斃,里民因而開始重視幼童的托育問題。同年里民陳清平發起,號召30多位里民成立了山水托兒所管理委員會;由陳清平擔任主任委員,許萬得擔任財務,每位委員每月捐款300元做為基金,借用潁川宗祠正式設立「山水托兒所」,成為澎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社區「自辦」托兒所。
-
山水托兒所成立初期只有1班保育班,收托幼孩童約10多人,由保育員及托育大姊(里中婦女)各1人,採取全日托的方式照顧;孩童每天中午回家用餐,早上8點及下午2點上學,11點半和下午4點由保育員帶隊回家。但是由於經驗不足,人員流動性很高,在參觀過「正信幼稚園」,並改由吳麗美擔任保育員,陳秋月擔任助理之後,情況才逐漸改善。民國61年(1972)收托人數增加到40人左右,場地不敷使用;由里民陳朝佐、陳朝足兄弟提供宗祠旁的土地,利用各委員的樂捐興建新的教室(照片3-6);設有大、中混齡班及小班各1班,並增聘一位保育員蔡春芸,民國66年(1977)再增聘陳淑子擔任助理。
-
民國71年(1982)山水托兒所依市公所的規定,改為由社區理事會管理的「山水社區托兒所」。翌年8月縣政府為了提升教保人員的素質,舉行全縣僅有的一次保育人員甄選考試,9月分發陳寶玉、黃學瓊兩位保育員到山水社區托兒所服務,收托的範圍也擴大到鎖港五德鐵線等里。民國74年(1985)收托人數已達到100多人,分為大班、中班、小班3班,分別由陳寶玉、謝麗莉、陳淑子等保育員負責教學(黃學瓊調到馬市托)。到民國78年(1989)由於少子化趨勢的影響,收托人數減少到60多人時又改為2班,而把保育員陳寶玉調到鎖港
-
民國85年(1996)市公所將各社區托兒所納編,但是市立托兒所的場地不足,山水的幼童仍留在原址上課,約有30多位學童(只設一班混齡班),由謝麗莉保育員負責(助理陳淑子調鎖港,又增聘丁嬋娟擔任助理)。到民國90年(2001)市立示範托兒所澎南班完工後,師生才全部移撥到設在鎖港澎南班上課。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3輯|2006年
知識建檔|2021-11-25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