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市區托兒所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馬公市區托兒所、馬市托
-
民國42年(1953)馬公地區開始有托兒所,然而性質都只是季節性的農忙托兒所,並非常設機構。民國71年(1982),當時馬公市王乾同有鑑於工商繁忙,職業婦女逐漸增多,幼兒的照顧與幼教工作日益重要,才決定由市公所規劃,於同年8月25日設立「馬公市立市區托兒所」。起先是借用馬公國小後棟的兩間舊教室,做為孩童的托育場所,招收的幼童多以馬公市區為主,所以簡稱為市區托兒所。剛成立時編成兩個混齡班,學童約有30人,由於風評不錯,不久收托人數就增加為100多人,因此在民國73年(1984),又以馬公國小的民眾活動中心(市公所興建的)做為新的教室,設有大、中、小各1班。後來又因為收費便宜而一再增班,學童人數最多曾達到300多人,因此市公所積極向內政部申請經費來擴充設備,到民國85年(1996)西文里104-1號(現為104-14號)新建托兒所落成後,才將學童遷移到西文里
-
市區托兒所設立初期仍然招收以市區的孩童為主,到民國73年(1984)時把學區擴大到朝陽里,初期是半日托,分成上午班與下午班;民國75年(1986)開始有全日托,民國82年(1993)又把學區擴大到西衛里光明里。剛成立時只有高蓮喬與高婷婷兩位保育員,之後又陸續增加田愛齡、呂錦英、許蕙燕、鄭淑媛、陳淑珍、楊齡菁、李錦珠、黃學瓊、林美織、翁金盞等人,保育員大部分都有去師專進修,後來也都取得合格的証照,該所托兒所經費來源除了由市公所按年度編列預算之外,也向縣政府及台灣省社會處申請補助,是早期唯一一所由市公所直接經營的托兒所。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4輯|2006年
知識建檔|2021-11-27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