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王乾同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馬公市西衛人。10歲進入澎湖救濟院(現為內政部澎湖老人之家附少年教養所),救濟院收容期間,完成小學教育及初中教育。後考入澎湖水產職業學校,以獎學金完成高職教育。高職畢業後,以優異成績保送海洋學院,但家境窮困使其不得不放棄升學。服完兵役後,在澎湖先後擔任漁會臨時員、代課教員、農會管理員、課員等職務。再經乙等調查人員特考及格,任職澎湖稅捐處課員及澎湖縣政府教育局課長。民國65年(1976)任職澎湖稅捐稽徵處期間,因創設西衛自強獎學金與長壽俱樂部,獲頒澎湖好人好事(縣表揚)。民國66年(1977)獲頒全國性榮譽之青年獎章,為澎湖籍獲得此項獎章之第一人。
-
民國71年(1982)3月起擔任兩任8年馬公市長。在當選後把增加民眾財富、改善市民生活環境、貫徹並加強基礎建設列為施政的主要目標。具體政績如下:
-
一、推動行政革新:創立便民中心,派專人處理申請案件及困難事項解說服務,簡化申請手續與提升服務品質。此行政革新措施於民國74年(1985)、75年(1986)獲省政府全國便民服務績效考核為甲等和優等全國第7名的成績。
-
二、加強都市基礎建設,美化與綠化生活環境並推展觀光:馬公市人口約占澎湖縣的一半以上,馬公市市容及對外交通,除對當地居民生活品質有重大影響外,因是首要門戶,基礎建設對澎湖的觀光亦具有指標作用。因此,提供整潔、美觀且淳樸的生活環境,帶動地方經濟與觀光,一直為其施政重點。具體建設中又以馬路的開闢、人行道修建、社區道路拓寬與下水道的整治最具成果。三、在社會福利的實行上:舉辦首屆馬公市運,提倡市民運動風氣。創設馬公市立圖書館,在各鄰里成立社區圖書室,設立寺廟與社區長壽俱樂部。創立馬公市立托兒所及包括案山里等7個社區托兒所。
-
民國78年(1989)競選澎湖縣長,其競選政見中,即顯示日後施政重點為發展澎湖觀光與漁業,終極目標為將澎湖建設為海上公園。12月20日就第11任澎湖縣長。短暫執政3年間,民國80年(1991)8月定案之「澎湖綜合開發計畫」特別重要,此總值77億6千萬之6年開發計畫,配合澎湖國家風景特定區籌備處於同年2月1日成立,不但加速澎湖各方面的現代化,更確立澎湖日後發展觀光的目標。
-
其深知地方建設首要為土地徵收問題,確定澎湖編定為國定風景特區,全面發展觀光之後,發現土地徵收受到內政部民國73年(1984)頒訂臺灣南區計畫與區域計畫第15條雙重限制,不僅發展觀光受土地使用管制,離島居民興建民宅亦會因未申請建築執照,無法接通水電。民國79年(1990)3月2日,經與省議員許素葉、立法委員陳癸淼及地方各鄉鎮村里代表與內政部及省地政處官員協商,簡化了「臺灣南部區域土地使用管制計畫」和「非都市土地分區使用編訂」辦法,歸納出12點解決辦法。
-
解決開發建設經費與法令的相關問題後,至民國80年(1991)縣政府召開第一次記者會時,諸多澎湖人爭取的地方建設,如海專開始招生、完成全縣全日供水供電及通話、勞工育樂中心七美輪發包興建、跨海大橋中正橋永安橋之整建、規劃文化中心小型公園及全縣的漁港評估、收回金龍頭、擴建馬公港、興建市區地下停車場等地方建設均已進行中。其中,馬公港的擴建工程在隔年3月竣工,足以應付馬公開發貨運的需要。
-
民國81年(1992)初,其於中國國民黨中央常會報告澎湖縣政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水及電力嚴重不足、臺澎間海空交通、綠化造林、墳墓濫葬和離島醫療的提昇,其中,前4項對澎湖致力推展的觀光影響又最大。其致力解決水資源的不足,在缺水期間,先請省政府實施「臺水澎運」計劃,配合建立污水再利用系統與繼續興建後寮隘門地下水庫。
-
同年4月,海水淡化工程,經省議員許素葉以及立法委員陳癸淼奔走下亦指日可待。綠化造林的工作,省政府為落實國建六年計劃造林綠化澎湖,訂定「澎湖造林六年計劃」,設立「澎湖造林推動小組」。墳墓濫葬的問題,在澎湖防衛部同意將火燒坪軍用葬場土地,無償提供縣府興建現代化殯儀館及火葬場後,亦邁開公墓公園化的腳步。5月,縣政府決定提供湖西鄉尖山烏泥間的省有土地,先提供臨時電廠應急,解決電力不足問題,後以此為基礎,擴建新電廠。
-
臺澎間海空交通,在81年(1992)10月,正式確定馬公機場將在82年(1993)興工擴建,預計3年後施工完成。此時,其病情(淋巴腺癌)惡化赴臺北就醫,仍用電話指示縣府有關單位全力配合辦理土地徵收事宜。去世前,雖其篤信佛以入土為安,卻遺言死後火葬並將骨灰撒放在澎湖內海養殖魚苗,做為示範,以改善澎湖濫葬習俗。10月29日逝世於縣長官邸(即今澎湖開拓館)。至死仍不忘其建設澎湖成海上公園的願望,無怪乎地方以「壯志未酬.遺愛地方」做為追悼他的標題。
-
文字來源|續修澎湖縣志(人物志)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