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西衛宸威殿與中屯永安宮的交陪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西衛宸威殿中屯永安宮,兩座宮廟互為交陪。訪之地方鄉耆,不明其緣由與時間。
-
西衛宸威殿,據聞先民於明末清初從福建金門移居西衛後,於康熙38年(1699),為隨身護衛的劉府元帥所建的一座小廟,劉府元帥居民暱稱為劉爺公。乾隆25年(1760)廟宇重建,增祀池府王爺等神像,才稱為宸威廟;乾隆56年(1791)又新雕真武大帝軟身神像奉為鎮殿主神,改稱宸威殿
-
其次,有關中屯永安宮,廟中懸掛於神明廳入口正上方「代天府」匾,其落款曰:「康熙庚寅(1710)弟子呂懷英立」。相傳有王船遊地河鄰靠中屯沙港之間海域,村相爭不下以瓷碗、付替筊杯、擲石不破為取決。中屯迎回神像、砂港則獲得香爐。中屯祀奉葉府千歲、朱府千歲與朝府千歲。沙港廣聖殿主祀的為葉、朱、張三府王爺,兩者略有差異。明治時期,一新社扶鸞鴉片煙毒,文衡聖帝信仰傳至中屯,遂雕塑神像鎮殿朝拜。中屯沙港兩村寺廟雖有共同的淵源,彼此並未建立交陪的關係。
-
明治28年(1895)澎湖列島行政庁開署始末〉中採錄西衛鄉禁約十條,並未有中屯永安宮的相關記載。1900年1月1日,伊能嘉矩在澎湖的踏查,當時西衛池府王爺廟雖掛有雍正年建〈公議禁約牌〉,也無中屯永安宮的相關敘述。1月7日,伊能來到中屯,提及中屯禁約三條:「約海面魚蝦不許用藥毒害。約山面五谷不許放豬牛竊食。廟中王爺各年三次壽誕演唱梨園(正月五日、八月十七、十一月二十五日)」。廟中王爺各年三次壽誕演唱梨園即是葉府千歲、朱府千歲與朝府千歲之聖壽。同樣的,伊能亦無提及中屯西衛兩廟交陪。
-
明治42年(1909)11月14日,宸威殿舉辦落成典禮,鄉人抬神像出遊繞境,《台灣日日新報》報導:「鄉人一團興致,預粧扮故事,整頓旗鼓,色色新艷華麗。而來助會者,如媽宮之南町、東町及銅山文澳等社,亦各粧飾擾閣及藝陣數隊外,如打降及老翁負婆諸什劇,尚數見不鮮。各色旗幟,亦繡錯鮮明,計不下百餘陣。觀者人山人海,甚為熱鬧。咸謂遊咏盛平,實領土以來所未曾有也云。」
-
從當時《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參與西衛宸威殿落成者以媽宮文澳等地的廟宇為主,並未有中屯永安宮
-
民國47年(1958)澎湖縣的宗教調查報告,亦無兩村廟宇往來的紀錄。民國58年(1969)己酉,宸威殿重建落成典禮,永安宮謹具牌匾一塊「恩被邇遐」、果品四色、桌燈雙輝、壽桃盈盤以示慶賀。然而,宸威殿邀請永安宮、北極殿、海靈殿銅山館靈光殿聖駕出行,以壯盛舉時,永安宮以路途遙遠為由婉拒,希望宸威殿諸執事能諒解。迨至民國63年(1974)1月1日,永安宮舉行落成典禮遊行至馬公,即以西衛宸威宮為行台。
-
民國67年(1978)陰曆9月初6、初7、初8日,西衛宸威殿送五王千歲(劉蕭康趙李)起駕出巡繞境,9月7日蒞臨永安宮,以永安宮為行台。民國102年(2013)宸威宮辦理恭送張、劉、周代天巡狩三府千歲活動及起駕,參加友廟有光榮靈光殿中屯永安宮、澎湖觀音亭澎湖天后宮馬公城隍廟、澎湖三官殿、竹田慈后宮、東甲北極殿、高雄宸威殿、南甲海靈殿重光威靈殿北甲北辰宮馬公神玄堂。中屯永安宮捐助西衛宸威殿款項並標示於廟內。
-
從上述兩廟交陪的歷史,清代以迄明治時期未有相關的記載。民國58年宸威宮落成,邀請永安宮葉府王爺聖駕出行,永安宮也贈送牌匾等慶賀。民國60年代,雙方廟宇也互為神明出行時的行台來看,兩村建立交陪的關係可能為大正時代以後,甚至於二次戰後的事了。
-
作者|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