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寮洪氏古厝〇號

影像分類:古厝  頂寮洪氏古厝〇號|大池村〇號|拍攝日期:2019-08-03(星期六)

大池洪姓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洪姓始祖為洪萇(廷茂),係金門青岐14世。紅羅罩社頂寮11世洪錦川《洪氏宗譜.澎湖各派略說.大池角派》載:「洪萇曾祖元才公,祖父應運公,父君兆,伯父君值;由金門后豐,移居大池角。萇公生於崇禎15年(1642),傳一郎諱祖,生於永曆28年(1674)」。推判洪萇約於永曆晚期徙澎。
-
昭和時期洪氏有三合院26間,裔孫分居社內頂寮8間(今大池村65-70、76-77號)、中寮7間(今大池村53-58、60號)、下寮8間(今大池村20-25、32-33號)、池西3間(今大池村1-3號)。
-
楊緒賢《台灣區姓氏堂號考.一百大姓考略.洪姓》載:「洪氏姓源有三,其一出自共工氏,《姓纂》載炎帝裔孫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因避仇改為洪。按炎帝神農氏之復句龍之子垂,為堯共工(水官)名,因以命氏,列為諸侯而國於共(今甘肅涇川縣北),為共氏。漢靈帝時共勳子共普避仇遷於益水(今陝西洋縣西),加水於左為洪氏。其二宏氏改姓,《姓氏考略》載豫章(今江西南昌)宏氏,避唐明皇諱,改為洪氏。其三出自姫姓,翁氏所分。《六桂堂叢刋》載宋初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子六,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長子處厚,分姓洪。兄弟六人同列進士皆貴顯,有六桂聯芳之譽。洪敏麟《洪氏淵源》載漢末共普避禍,遠徙西域燉煌,改姓洪氏,與塞外諸族共聚,棄文尚武幾達千載之久,族人遂以燉煌為郡號。迨宋朝時洪士會復還中原,真宗時洪仁璲為長泰知縣,派裔傳衍閩省,奉為一世祖,後裔洪原璋移居漳浦,是為車田下營始祖。」
-
《金門縣志.人民志.氏族》載:「洪氏帝堯時共工氏之後,後推本水德,加水為洪氏。望出燉煌、豫章、宜城。南北朝中原紛亂之時,即有南遷入閩者。唐隨牧馬監陳淵來浯者十二姓,洪亦其一,但其裔無考。今浯之洪氏,均係唐以後來者,約有四系:青岐洪,宋末有㓋慰者,自南安英內遷來,卜卦居烈嶼青岐,其七世孫洪包分居黃厝,包孫魁基分居埔頭。慰之支派分衍浯之鳳山(西洪);另一支派分居海澄潯塢,至明中葉回浯,初居水頭,後徙後豐港。又烈嶼中墩、楊厝之洪,皆青岐之派。其從晉記林邊來浯者有小嶝、後浦及烈嶼林邊之洪,來時均在清初。於清中葉來自同安曾宅者,有洪份者定居烈嶼湖井頭,其裔分居後井。於清季咸同間先後來自同安缸頭者,有後浦之洪。」
-
文章來源、作者|蔡光庭老師
知識建檔|2017-10-19。知識更新|2019-08-03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