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沙港廣聖殿普度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沙港廣聖殿普度陰曆7月12日普渡,大致在下午6點半後開始。昔日,廣聖殿的祭祀圈,區分為一合甲、二合甲、三合甲、南甲和北甲(下社)。其中以三合甲人口戶數,包括過溝水窟。因此,三合甲還有三位「公仔老大」協助老大處理收丁前等庶務工作。爾後,下社也另外建天后宮,脫離廣聖殿的祭祀圈,現在僅餘一合甲、二合甲、三合甲。普渡棚也依此三甲擺設,各甲頭各自準備牲禮、酒水等祭品,法師長也依循古制,為普渡棚洗淨。各式炸物,沙蝦、章魚、小管、半鹹煮的玳瑁石斑,足以代表沙港漁業物產。
-
廣聖殿普渡仍遵循往日的傳統,奉請「蘭盆盛會」牌位。昔日的「蘭盆盛會」牌位是福祿壽三仙的圖案。廣聖殿改建後,新製的「蘭盆盛會」牌位,則是書寫「南無地藏王菩薩」,並有「地藏王聖像」與其坐騎「諦聽」,象徵地藏王菩薩駕臨鑑普。廣聖殿奉祀葉,朱、張府王爺,今日由朱府二王爺的乩身降壇巡普。金紙與銀紙、經衣分兩處焚化。《澎湖紀略》與《澎湖廳志》皆云:「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亦為盂蘭會;澎人最喜祀鬼祭孤。澳中必推一、二人為頭家,斂錢做會」,盂蘭會也就是蘭盆會,沙港廣聖殿普渡,是佛、道融合的民俗文化。
-
明治38年(1905)9月5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陰曆7月初3日,為「沙港廣聖殿王爺誕辰,恰好廟內發米告竣。鄉人興高采烈,爰即鳩資演戲慶祝。一時觀者,洋傘高張,千頭攅簇。雖在烈日之下,亦覺擁擠異常。階前上下,幾無插足之地。是日午前十下鐘,演到午後三下鐘。戲班卸粧下臺,赴媽宮城隍廟盂蘭盆會之請。」陰曆7月初3日為廣聖殿張府王爺千秋聖誕,廣聖殿於是日發米救濟鄉人,又鳩資演戲,戲班又趕場赴馬公城隍廟演出,熱鬧非凡。廣聖殿百餘年前不僅在中元普渡幽魂,更有濟施黎庶的慈悲義舉。
-
#感謝陳邦弘校長協助記錄拍攝
-
#感謝曾才發代表協助記錄拍攝
-
#感謝廣聖殿諸執事協助記錄拍攝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5-09-04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