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澎湖在臺灣西,阻隔海洋,非舟莫達。舊六十二澳,曰南天嶼(即八罩島,以其地大而在南,故曰南天。上憲以其僻遠,恐容奸,不准報墾;後又與東吉、西吉、半坪嶼、花嶼同請牧羊,亦不准。蓋慮鞭長不及,防微杜漸意也)……納錢糧者九澳,即在六十二 澳內:東西衛、林投澳、奎璧澳、鼎灣澳、鎮海澳、瓦硐澳、赤崁澳、西嶼澳、網垵澳。後又分出四澳,各有所附:嵵裡澳(附東西衛)、通梁澳(附鼎灣澳)、吉貝澳(附鎮海澳)、水垵澳(附網垵澳)。
在澎湖之中者,則為大山嶼。……西南:四角仔嶼、雞籠嶼、花嶼(距廳治水程六十里)、草嶼、大貓嶼、小貓嶼。南:虎井嶼、桶盤嶼、沙狗嶼、馬鞍嶼、船路礁嶼、金雞嶼、挽門嶼(內有民居,即八罩水垵澳。距廳治水程八十里)、將軍嶼(內有民居,即八罩網垵澳,乃係南風時泊船之處,與挽門嶼東西平分,中隔一水。……)、鐘仔嶼、頭巾嶼、南鐵砧嶼、南嶼(即南天嶼。廣袤三十里,原有民居,後因被寇,鞭長莫及,徙歸八罩,永為禁地。……)。東南:東嶼坪、西嶼坪(二嶼平分對峙,奉禁不許民人放牧並搭寮採捕,亦防鞭長莫及也。距廳治水程七十里)、東吉嶼、西吉嶼(二嶼平分,中隔一水。凡廈來船隻入臺灣者,皆以此二嶼為標準。距廳治水程一百二十里)、鋤頭增嶼。
上列官方地方志書,知望安鄉明季、清領之前,已有住民。
澎地古稱荒嶠,隋時僅著厥名,歷唐迄宋,均未經理斯土,其澳社之有無,不可得而悉矣。迨元末,始置官吏。夫有官則有民,有民則有居,而澳社亦闕如不可考也。至明初,徙其人民迸歸內郡,地且為墟,澳社之無亦可知矣。繼而海寇嘯聚、紅夷竊據,復又摧殘於偽鄭,其民不相率而為盜者幾希矣,寧復有寧宇哉?自康熙22年(1683),平臺而復,招徠安集,以漁以佃,人始有樂土之安,而澳社興焉。其時,澳則僅有九也;至雍正5年(1727),人物繁庶,又增嵵裡、通梁、吉貝、水垵四澳,遂十有三澳,共七十五社。……澎湖澳社列後:……網垵澳:網垵社、山寮社、將軍澳社。水垵澳:水垵社、花宅社。 右網垵、水垵即八罩嶼,乃大山嶼極南之地也,水路最為險要。二澳共五社,在汪洋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