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宗南
官公署改組,任副長官兼參謀長。民國39年(1950)3月調總統府戰略顧問。民國41年(1952)兼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民國 ....
- 馬耀廉
二期青年軍,編制在第二○八師。民國39年(1950)秋天隨軍撤守臺灣,民國42年(1953)考上國防醫學院佐理軍醫學校第 ....
- 痲瘋病:誤解排斥與大愛
人,其中澎湖籍的患者共63人。民國39年(1950),在「樂生療養院」治療的澎湖患者仍有46人。《澎湖縣志》稱:「而自澎 ....
- 衛生行政機構
方醫事人員訓練團第四期結業),民國39年(1950)8月調任七美鄉衛生所負責保健及醫務行政工作,民國40年度參加考試院醫 ....
- 肥水之戰:二次戰後馬公的水肥問題
衛生,造成不小的壓力與問題。從1950年代至1960年代,汚水無法順利排除、水肥問題處理不善、蚊蠅滋殖等,困擾者馬公的主 ....
- 地方農政單位
則先改名為「澎湖農林總場」,到民國39年(1950)再易名為「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澎湖分場」(照2-1);民國52年(196 ....
- 雜糧作物─高粱
一些高莖的品種)。從日治時期到1950年代,澎湖地區的高粱種植面積,都佔全臺灣高粱耕種面積的90%以上,臺灣本島各地則只 ....
- 石滬
破不堪的漁村經濟。1950年(民國39年)澎湖的漁獲產值約有21,231,000元,其中石滬漁業的產值約16,500,0 ....
- 吳郭魚在澎湖
徵調使用而多遭破壞,動力漁船至民國39年(1950)僅餘12艘。為了振興澎湖漁業,張寶樹先生乃提出「漁者有其船」的主張, ....
- 海海人生海為田:澎湖海洋產業的糾葛
作業,對此拖曳網漁場漸漸忽視。民國39年(1950)內垵村長薛永福,村代表薛佛賜各擁有拖曳網一組,並僱用漁民九十餘人持網 ....
- 地方選舉
初,澎湖縣長由政府指派出任,至民國39年(1950),全面實施地方自治,始改由公民直選縣長。縣級民意機關方面,有澎湖縣參 ....
- 村長選舉
者,以候補當選人依次遞補。
民國39年(1950)實施地方自治之後,省政府公布「臺灣省各縣市村里長選舉罷免規程」,村里 ....
- 澎湖縣議會及議員選舉
民國39年(1950)實施地方自治,澎湖縣依據省政府頒「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 ....
- 澎湖縣長選舉
澎湖縣自民國39年(1950)實施地方自治之後,迄今共歷14屆縣長。歷屆澎湖縣長選舉概況及結果,分 ....
- 戰後行政機關
。
(二)實行地方自治後
民國39年(1950)初省政府著手進行相關地方自治的規劃,為臺灣現今的地方自治奠定基礎。在 ....
- 民國40年代至50年代的碉堡勞軍
2月9日,行政院遷到台北。隔年(1950)1月,澎湖防衛司令李振清呈給東南軍事長官陳誠的報告說明澎湖的防衛,必須在日軍遺留 ....
- 美援與天主教福利委員會
教靈醫會與天主教福利委員會,自1950年代以迄1960年代,孜孜不倦的照護澎湖居民,其遺澤於今猶在。
#感謝天主教靈醫 ....
- 美援與澎湖漁業發展
徵調使用而多遭破壞,動力漁船至民國39年(1950)僅餘12艘。民國40年(1951),時任立委的張寶樹先生乃提出「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