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仔反的時代
-
依據蔡光庭老師的研究
通梁社始祖謝硯(
1855-
1906)係清水師右營
班兵。謝硯4世裔孫謝瑞煌《澎湖
白沙通梁謝氏族譜》載:先祖原籍漳州、東山(銅陵鎮),係清水師
班兵,
光緒4年(1878)奉調來澎戍守
通梁汛地;始祖娶祖妣方氏,遂居家焉。曾孫謝瑞成口述:曾祖妣方氏,
後寮社人,初嫁
通梁社鄭家,貌美喪夫,再嫁先祖。
-
謝瑞成先生的口述,略有不同。謝瑞成先生表示,始祖謝硯於西仔反戰爭期間,因清軍戰敗,自
媽宮港一路往頂山方向逃逸來到
通梁。因鄭方氏喪夫,遂
入贅鄭家。故而所生子女一房姓鄭,一房姓謝,也因此謝姓無法繼承田產。
-
西仔反為
清法戰爭的代義詞,指涉1884至
1885年發生於臺澎的
清法戰役。澎湖有關西仔反的傳說有
竹灣的三月節,
通梁謝姓的故事,
吉貝西仔反的傳奇,甚至於三十人公廟的漂失頭顱,也傳聞與西仔反有關。
-
西仔反期間,臨近
風櫃的
四角嶼砲台,曾遭法軍猛烈砲轟,乃至於《
孤拔將軍的艦隊》一書,都留下清軍泅水逃亡的插畫。《
澎湖廳志》也記載:許引娘,
風櫃尾顏光眼妻也。
光緒乙酉年二月十三日,法兵犯澎,光眼與顏生挈兩家男女共八人,駕小舟將逃避
虎井嶼,舟至中流,被法輪窺見,即出通板追拏。引娘見其勢凶惡,恐受污辱,遂奮身投水而死,屍首無踪。時年二十六歲,
懷孕已數月矣。其餘七人,俱遭法夷拏入輪船傭工,不勝辛苦,二十餘天始釋回。法軍猛烈砲轟
四角嶼,想必對近在咫尺的
風櫃人產生極大的震撼與恐懼。
-
其次,
風櫃溫王殿原址就在西側海濱,與
四角嶼僅僅一水之隔。溫王殿有一則傳說故事。清
雍正年間溫王殿曾經因為乩童起乩替衙門找回失去的庫銀,而聲名鵲起。另一個版本的時間點是在所謂「西番時代」,《澎湖縣
馬公市澎南區文化資源集錦》:相傳在西番時代,國家遺失庫銀,四處尋無,便招來各地寺廟的主神幫忙尋找。後來經由
風櫃的溫府王爺(恩主公)指示,在
馬公紅毛城附近的大樹下找到了庫銀。恩主公的神蹟因此便轟動一時。
-
「西番(se-huan)時代」,從台語發音應為「西仔反(se-á-huán)時代」,
1885年3月29日至31日,法軍攻打澎湖期間,
風櫃、
嵵裡等地砲聲隆隆,
媽宮街區更被廣勇與台州勇放火焚燒,幾乎陷入無政府狀態。自
1885年3月31日法軍佔領
媽宮至同年8月初完全撤出,澎湖是由法軍控制,這應是西番時代;官方庫銀失竊,反映的正是
媽宮街區被放火焚燒,人心惶惶的時候。無助的黎庶大眾,在官方失能,只能求助於恩主公的庇佑。恩主公找回了官方的庫銀,也安定了民心。
-
#感謝謝瑞成先生
2020年9月2日口述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0-09-11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