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信仰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7|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衛生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文化
教育
幼稚園
區:
湖西鄉
隘門村
教育
區:
隘門村
教育
隘門國小
時:
戰後時期
解嚴後
教育
───
隘門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民國88年
(1999)
在縣議員吳明浩與鄉民的建議和教育局的評估規劃下,
澎湖縣政府
於8月23日,以(88)澎府教國字第50480號文,給予
隘門國小
開辦費與設備器材費共計150萬元的補助,設立「
隘門國小
附設幼稚園」(
隘門村
15號)。該園在規劃時雖以全日制托育為目標,但因籌備不及,導致成立之初仍採半日制托育,學童每日上午8點至中午用餐完畢後,才由家長自行接送回家,並借用
隘門國小
活動中心為臨時上課場所,開辦2個月後,再遷移至活動中心旁的舊教室上課。初時設有1班混齡班,並編制2名教師(1人兼任園長),分別由許寶珠與許麗菊擔任,以招收設籍於學區(
林投
、
隘門
、
太武
)內5足歲的孩童為優先,招收上限為30名,不足額時才招收4足歲的學童(該園首屆學童均為5歲以上)。
-
民國89年
(2000)
2月開始,該園實施全日制托育,收托時間為星期一至五的上午8點到下午4點。之後,陸續增加該校教職員子女(
白坑
、
光華
),以及
鐵線
、
石泉
、
西衛
、
東文
、
烏崁
等地的寄居學童。民國91學年度後,開始實施「早期療育服務」(遲緩兒篩檢與療育課程),進行融合教育;許麗菊也於民國94學年度借調至縣府教育局,因此該園先後聘請洪慧茹、葉彩妹、廖培燕等人為代理教師;更於民國96學年度率先實施課後留園,協助弱勢家庭照顧子女,成為全縣最早施行的附設幼稚園。
-
文字引用|
湖西鄉
志
知識建檔|2025-01-25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湖西鄉志下冊
|
第49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鼎灣村開帝殿重建碑記
|
解嚴後
|
鼎灣村
|
石碑
改築開帝殿記
|
戒嚴期
|
鼎灣村
|
石碑
塗魠上繳靖海侯
|
康熙
|
漁獲記錄
下水道
|
環境清潔
中國佛教會臺灣省澎湖支會
|
人民團體
東吉嶼墓葬區
|
東吉村
|
殯葬
池東零售市場
|
池東村
|
市場
燈謎
|
藝文活動
此地無樹三百載:馬公天后宮前的古榕樹齡推斷
|
中央里
|
榕屬
西嶼鄉農會
|
池東村
|
農政組織
小池角水庫
|
解嚴後
|
池西村
|
水利建築
小池淨水場
|
大池村
|
水利建築
馬公海水淡化廠第一廠
|
烏崁里
|
水利建築
興仁水庫
|
興仁里
|
水利建築
東衛水庫
|
戒嚴期
|
東衛里
|
水利建築
自來水設施
|
西衛里
|
水利建築
第三水源地的給水設施
|
光明里
|
水利建築
第三水源地一千噸配水塔
|
昭和
|
中興里
|
水利建築
馬公水道貯水隧道
|
昭和
|
馬公市
|
水利建築
水道建設
|
日治時期
|
水利建築
平台知識總數
7,701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