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赤崁林貢略傳

影像分類:廟碑  大赤崁林貢略傳|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大赤崁林貢略傳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1935年7月16日(陰曆6月16日)大赤崁龍德宮落成,《臺灣日日新報》於1935年7月22日以〈赤崁鄉神廟落成盛況〉為標題報導如下:
-
澎湖廳下,大赤崁鄉人口近來多至二千餘,所有醫專、訓導、郵局及在官職者甚多,外出中南部發展者亦不少。去年神廟重新費約巨萬,資力尚覺有餘。去十六日舉行落成式,設醮五朝,又到臺聘鳳成社全班,到廟献技;在澎歌劇,亦聘到開演。至同日出游,計詩意閣三、假裝行列二,菜園獅陣,亦聘到參加燦行。鳥嶼鄉神輿音樂旗幟,亦色色簇新。然最出色,而參列出遊者則有湖西龍鳳藝閣一臺,詼諧入妙。更有學生班,裝成水軍,及砲兵兩隊,軍樂在前,大礟殿後。神輿四臺外,執事旗鼓延長里餘。是日觀眾約四五千人,入夜更有煙火六十餘發,僉謂得未曾有之壯觀云。
-
此次落成式,凸顯大赤崁日治時代的蛻變,成為白沙庄政經中心。被視為交陪村的鳥嶼鄉湖西鄉(指今湖西村),也在此次廟宇落成鼎力支持自己的兄弟,名噪澎湖的菜園獅陣也獲得邀請。更有台灣與澎湖的劇團跨海演出,造就當日四五千人的壯觀人潮。
-
其次,龍德宮目前尚保留此次落成式寄附芳名木匾,名列前三名者分別為黃猛、張唇、林貢。黃猛為此次的正董,1934年以納稅優良獲得澎湖廳表揚。張唇旅居高雄,1927年秋結合旅高大赤崁人成立同鄉會,會員超過110名。1935年6月其子順藤與馬公街名人蔡獎之女共結秦晉之好。林貢,即為開頭報導「所有醫專、訓導、郵局及在官職者甚多」中的郵局工作者。
-
林貢,《白沙鄉志》記載其生於1887年,由於天資聰慧,頗為日人校長所賞識,乃鼓勵貢考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電信科就讀,畢業後返回馬公郵便局服務三年。爾後,經参加電信技手考試及第,陸續服務澎湖、屏東、新竹等郵便局。
-
從《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查詢,林貢自明治40年(1907)起任職澎湖郵便局通信掛之通信助手,通信事務員、通信手,直至大正6年(1917)大正7年(1918)空白,大正8年以後份別任職於阿緱郵便局通信係、高雄郵便局、澎湖郵便局、新竹郵便局。大正14年又回到澎湖郵便局任交通主事至昭和6年(1931)
-
林貢對於學習新知有高度的熱誠,1907年4月媽公公學校黑川校長召開同窓會,以圖互相研究、教育之進步。林貢、黃克勤、陳色、林鵬等均參與該會演說。也因有求知進取的精神,1910年林貢參與電信技手判任官考試合格,《臺灣日日新報》特地報導林貢為澎湖第一人。明治45年(1912)6月,林貢又發起設學友會,學友會其目的在會員之間互相親睦,推廣新知增長見聞,參與者有許适、許聰明、許寬裕三兄弟,林鵬、戴松、莊昌、媽宮公學校中山翠校長等七十餘人,林貢等人並推舉中山翠為校長。
-
林貢有弟林廠林廠於公學校就讀之際,隨兄長林貢遷居媽宮。得林貢之鼓勵與栽培,1911年以16歲之齡考取台北國語學校。當年澎湖有17位學子參與醫學校及國語學校考試,及第者僅三人,分別為白沙島後藔鄉17歲的方府,以及沙港鄉陳梅峰之子,18歲的陳震謙考取醫學校。
-
大正初年澎湖遭逢七十年來的大饑荒,大正6年(1917)5月,相川茂鄉廳長巡視直轄各區域內,到處垂詢窮黎被災救恤狀況,並向各保正等訓示,此次日本商社募集本廳人伕,前往南洋北婆羅洲開墾,甚望殷勤獎勵,赴當地以圖發展,也可紓解災荒。同年6月,澎湖島募集前往北婆羅洲久原農園的勞工有153名,於3日從基隆搭乘「汐首丸」出發。這批開墾南洋的澎湖先鋒出發之前,外出者之親族舉行盛大歡送宴;乘船之日媽宮街各廟都出神轎,到碼頭相送者聚集如山。林貢、許聰明、林錦村等三人為此行的監督者。1918年2月,林貢與許聰明並向澎湖廳長寄賀狀與報告澎湖人開墾之情形。同年8月左右,林貢始回到澎湖結束北婆羅洲之行。故而其在《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中,1918年為空白無任職之記錄。林貢於昭和6年(1931)後退休,隨其子遷住於台南,1959年因病逝世,享壽七十有二。
-
日治時期黃武東牧師服務於瓦硐教會,採錄澎湖俗諺:「赤崁出先生,巷港出醫生;港尾打鐵釘,後寮取相掙(sio-tsenn)。」大赤崁因為公學校所在,以地利之便成為教師之鄉,林名黃路邱分透林廠陳意黃堯陳耀宗等人皆名著於當時。臺灣日日新報所稱之「所有醫專、訓導、郵局及在官職者甚多」,也體現了日治時代大赤崁白沙鄉政經地位的崛起。大赤崁公學校,也培育出日治時代澎湖第一位判任官─林貢,於大赤崁、於赴南洋打拼的澎湖人,有重大的意義。
-
#感謝大赤崁龍德宮
-
#白沙鄉
-
#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
-
#台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
作者|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