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信用合作社(總社及朝陽分社)
蓄部於民權路51號;儲蓄部曾在民國70年(1981)遷址到中華路173號,民國74年(1985)又遷到大智街6號,到民國 ....
- 馬公警察分局及光明派出所
40年)合署辦公,到民國76年(1981)1月才遷到今新生路201號現址迄今(洪文原、葉茂生2005:519)。光明派出所 ....
- 馬公市示範托兒所
社區管理,因此稱為社區托兒所。民國70年(1981)全市共有慈光、市區、石泉、烏崁、西文、東衛、興仁、菜園、風櫃、嵵裡、 ....
- 城隍廟
民國56年(1967)、70年(1981)、79年(1990)均曾進行內部修護工作。
文澳城隍廟的廟宇結構為兩進夾拜亭的 ....
- 澎湖神社
等建築被拆除,改為「忠烈祠」,民國70年(1981)文化中心(局)南側的「忠烈祠」落成之後,澎湖神社原址才在民國76年( ....
- 曾石柳
:曾石柳
曾石柳(1904-1981),馬公文澳(今西文里)人,明治37年(1904)出生。文澳曾姓,始遷祖曾玉明(1 ....
- 西文里
建(均在今203號縣道北側)。民國70年(1981)起又動工闢建第三漁港並開始在今新生路南側填造海埔新生拖(共填築60餘 ....
- 馬公市公所
馬公市在戰後初期稱為馬公鎮,到民國70年(1981)才改為馬公市;起先鑲長由鎮民代表會間接選舉;到民國40年(1951) ....
- 澎湖縣立體育場
新建體育館及體育場各1座。並於民國70年(1981)發包動工,民國73年(1984)興建完成;翌年,還成立1個縣屬二級機 ....
- 東文里
建(均在今203號縣道北側)。民國70年(1981)起又動工闢建第三漁港並開始在今新生路南側填造海埔新生拖(共填築60餘 ....
- 案山社區活動中心
費補助721,778.2元,於民國70年(1981)3月動工興建一棟社區活動中心(7月竣工);到民國73年(1984)再 ....
- 案山里
三漁港東岸則被劃設為工業用地。民國70年(1981)動工闢建第三漁港時,北極殿前的潮間帶本來要全部填築成海埔新生地,經過 ....
- 埔頭山
南方)的高地,也稱為「廟後」。民國七十年代以後高地上的旱地逐漸廢耕,曾經有里民歐等利在附近養猪,目前則只有許再成在耕種及 ....
- 牛頭山
去牛頭山挖就有」;山上的土石在民國70年(1981)之後就陸續被砂石業者挖採去做建材,民國72年(1983)辦理第一期文 ....
- 案山發電廠
員則納入海二軍區的水電所,75民國70年(1981)以後牛頭山逐漸被鏟平,發電廠則在民國72年(1983)辦理第一期文澳 ....
- 馬公第八公墓
公鎮第八公墓(習稱第二公墓)。民國70年(1981)以後第八公墓又告爆滿,新增的墳墓逐漸向週邊的廢耕地發展,到民國82年 ....
- 黑厝仔
。戰後倉庫由海二軍區接收使用,民國70年(1981)因為屋頂破損,不堪使用而拆除之後,由縣府標售給民間蓋成大樓,目前在案 ....
- 光華社區活動中心
小型的活動中心及日用品販賣部。民國70年(1981)又爭取到政府的基層建設經費補助,在6月份動工興建一棟社區活動中心,於 ....
- 前寮里
少為773人。此後的17年之間(1981年至1997年)前寮里的人口持續下降,不過在民國82年以前,大致都還在700人以 ....
- 石泉的鸞堂─養善堂與朱善堂
勤於鸞事,以著其歸於神道。
民國70年代,台灣社會經常發生神棍假借神意騙財騙色,或者女性遭遇性侵的社會事件,當時每五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