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網站首頁
02|關於平台
03|知識搜索
04|澎湖文獻資料庫
05|聯絡我們
880|馬公市
881|西嶼鄉
882|望安鄉
883|七美鄉
884|白沙鄉
885|湖西鄉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08|商業
商店
查詢
歷史
建築
金融建築
馬公市
陽明里
陽明里建築
───
第一信用合作社(總社及朝陽分社)
馬公市
陽明里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保證責任澎湖第一信用合作社」是澎湖縣合作金融機構的嚆矢,它的前身是
大正2年
(1913)
9月18日,由35位住在
媽宮
地區的日本人組成的「有限責任
馬公
融通信用組合」,代表人是日本人上瀧榮次郎,借用現在的
馬公市
仁愛路福德巷5號民房營業。
大正3年
(1914)
遷到今
啟明街
15號,
大正9年
(1920)
再遷到今中山路63號(
合作金庫
原址)。
昭和8年
(1933)
,才在今臨海街38號自行興建行舍;
昭和11年
(1936)
5月18日,改名為「責任保證
馬公
信用組合」(林蘭芳2005:182-183)。
-
戰後,於
民國35年
(1946)
11月,改組為「保證責任澎湖縣
馬公鎮
信用合作社」。
民國45年
(1956)
9月,遷到民權路44號(今民權分社)營業,原址則改為「臨海分社」。
民國51年
(1962)
9月,遷入
馬公市
民權路51號;
民國52年
(1963)
8月1日,改名為「保讒責任澎湖縣
馬公
第一信用合作社」(上引書:183)。
民國55年
(1966)
7月1日,奉准設立儲蓄部於民權路51號;儲蓄部曾在
民國70年
(1981)
遷址到中華路173號,
民國74年
(1985)
又遷到大智街6號,到
民國90年
(2001)
5月14日才遷到民權路44號,並改稱為民權分社。
-
馬公
一信於
民國80年
(1991)
改名為「澎湖縣第一信用合作社」,
民國90年
(2001)
5月,遷到
馬公市
中華路56-5號
自由塔
北側新建的總社大樓現址。一信的業務以輔導中小企業、扶助地方漁業、調節地方金融為主,歷年來也遵循政府金融政策,致力於發展國民經濟、改善國民生活、提高生活水準,因此各社區鑿設深水井、漁船建造、碼頭漁港配合款等,多利用該社的資金(上引書:184)。為了加強社員服務,第一信用合作社目前設有總社、光復分社、民權分社、
澎南
分社、
赤崁
分社、
西嶼
分社、
湖西
分社、港都分社、
朝陽
分社等共9個營業據點;其中的
朝陽
分社設立於
民國83年
(1994)
9月26日,拖址在
馬公市
陽明路39號。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5輯|
2006年
)
知識錯誤回報
完整閱讀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澎湖各村里繞境鎮符列表
|
法師乩童
劉府將軍廟
|
復興里
|
寺廟
溝仔
|
許家村
|
地名
田溝
|
許家村
|
地名
河仔溝
|
許家村
|
地名
重華堂:小池角陳姓宗祠
|
池東村
|
建築
銀同誥封定國將軍劉文珍墓碑
|
光榮里
|
文物
昭和18年(1943)大改葬
|
故事
東遊紀略:沙港鄉陳桂屏的詩文
|
沙港村
|
人物
化雨春風:陳鑑堂略傳
|
沙港村
|
人物
溪塭
|
北寮村
|
島嶼
菓葉村
|
菓葉村
|
聚落
講美村
|
講美村
|
聚落
龍門村
|
龍門村
|
聚落
通梁村
|
通梁村
|
聚落
保安宮
|
通梁村
|
寺廟
魑魅魍魎碑
|
後寮村
|
厭勝物
後寮村
|
後寮村
|
聚落
城前村
|
城前村
|
聚落
瓦硐村
|
瓦硐村
|
聚落
知識平台|影像總數
50,993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