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自由塔記錄

影像分類:石碑  2022自由塔記錄|拍攝日期:2022-02-27(星期日)

自由塔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朝鮮半島自1910年起被日本統治,1945年8月二戰末期,蘇聯對日宣戰,戰後日本投降。在美方的協議下,美軍和蘇軍分別在38度線南北接受日本投降,朝鮮半島自此被劃分為南北兩個部分。1948年南、北兩區分別成立政府,但因雙方皆對朝鮮半島宣稱主權,雙方均自認為是朝鮮半島唯一的合法政府,因而埋下嫌隙。
-
民國39年(1950)6月25日韓戰爆發,同年10月8日,中國大陸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與韓戰,因這場戰役的發生,導致美國對臺灣的態度轉而成支持,認為臺灣有重大的戰略價值能阻止共產主義的擴張,民國42年(1953)7月27日結束戰爭,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協議建立南北韓非軍事區作為緩衝區,並就戰俘遣返問題作出安排。這些志願軍戰俘中,有一部分是第二次國共内戰中被俘從而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中華民國國軍,因不願意在停戰後回到中國大陸,在韓境聯軍總部堅持自由遣返戰俘原則下,最終共有1萬4,000餘名志願軍戰俘選擇前往台灣,並移交至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監管,但由中國共產黨進行為期90天所謂的「解釋」洗腦工作,並於監管120天後,開始釋放,恢復平民身分。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深信,這些戰俘是中共逼迫到韓國戰場的,因此他們必將返回自由祖國,為聲援這些戰俘能如期於民國43年(1954)1月23日獲得釋放,於是立法院提議通過民國43年(1954)1月23日戰俘釋放日為「自由日」,民間人民團體亦組成「中華民國援助留韓義士委員會」,並發起「反共義士自由日運動」。在澎湖的各界青年也為響應「反共義士自由日運動」,而聯合起來發表「澎湖青年響應反共義士自由日運動宣言」,並決議在1月23日零時起舉行不夜天大會,並發動募捐興建一座「自由塔」以慶祝紀念,於民國43年(1954)1月23日基,3月6日開工,3月29日竣工,計耗資新臺幣1萬670元整。
-
「自由塔」是蘊含當時本縣青年的熱情,並為慶祝反共義士重獲自由而修建。該塔以水泥砂漿粉刷,並以灰、白兩色磨石子鋪面,外型長條柱狀形配以泥塑陰刻字體,頂部四方置圓拱形泥塑造型,並以中、韓兩國國旗搭配橄欖枝作為象徵自由的圖騰,柱體底部設基座,並於基座腰帶上方鋪貼素色瓷磚磚帶裝飾。民國109年(2020)11月15日自由塔修復後,立有碑文,内容為:「自田塔興建於民國43年(1954)以紀念韓戰一萬四干餘名中國抗美援朝軍人投奔自由陣線,澎湖縣各界人士為響應123自由日運動發起募捐興建一座自日塔以茲紀念。於民國43年(1954)1月23日,負基3月6日開工,3月29日竣工。計耗資新臺幣1萬670元整。自由塔見證了韓戰的歷史,且僅見於澎湖,澎湖縣政府民國104年(2015)6月22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
文字引用|文化資產叢書
知識建檔|2018-01-12。知識更新|2024-11-2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