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義士碼頭

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同義詞彙|舊碼頭、小漁港、義士漁港
-
義士碼頭,為大池村早年的漁港碼頭,原本位於大池村治安宮」正前方海灣,1950年代在此興築漁港、1960年代擴建、1990年代填平為海埔新生地。其「義士」之名,乃用以紀念大池村民王瀛昌從韓戰戰場歷劫歸來的事蹟。
-
出身大池村的王瀛昌,早年受中華民國政府徵調,編入國軍,投入當時已岌岌可危的國共戰場剿共,不幸失利被俘,被編入解放軍中繼續服役。1950年民國39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當時的紅色中國在「抗美援朝」綱領指示下,也跟著出兵介入,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名義陸續投入解放軍正規部隊到朝鮮參戰,而王瀛昌所隸屬的解放軍軍團也在其中。於是身不由己的王瀛昌,又陰錯陽差跟隨部隊,跨越陌生寒冷的鴨綠江,浴血苦戰。
-
在長達三年一個月又兩天漫長的韓戰裡期間,交戰雙方無論是大韓民國、美軍、英軍組成的聯合國軍,或是朝鮮、中國、蘇聯組成的共軍,均蒙受慘重的傷亡;王瀛昌在作戰中僥倖生還,卻遭到聯合國軍所俘虜。1953年民國42年)7月27日,朝鮮與大韓民國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結束韓戰,並開始互相遣返戰俘。「中國人民志願軍」遭到遣返的戰俘裡,有14253人之後來到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以「反共義士」之名盛大歡迎、訂立當年1月23日戰俘釋放日為「自由日」,並接待安家落戶;而輾轉流落朝鮮戰場的王瀛昌,也終於藉由遣返的契機,平安返回故里,安排於西嶼鄉公所就業。適逢大池村當時正興建漁港碼頭,相關單位為紀念此事,便將其命名為「義士碼頭」,並豎立碑記。
-
碼頭之名雖定,真正完工卻遲。1955年民國44年)7月,澎湖縣議會第三屆第二次定期大會中,陳乾坤、蔡團圓、陳伊邦三人發起提案,促請政府盡速完成義士港碼頭,因為「義士港碼頭懸案已久,迄未實現,促請政府趕快興工,以期完成」,獲得表決通過。1956年民國45年)7月,澎湖縣議會第三屆第五次定期大會中,陳乾坤莊東鄭春滿三人再度提案,希望縣政府在義士港碼頭未完工之前,追加施設碼頭7公尺長工程,以利漁船停靠,案由提及「……義士港碼頭係為紀念本縣出身王瀛昌反共義士而設,正由縣政府監督工程中,惟該碼頭設計不但未達理想,且與實際不符,距離深坑港墘尚差七公尺長,因此退潮時,漁船不能停靠,難收實效」,此案亦獲表決通過。由前可推論義士碼頭或許直到1957年民國46年)才竣工,距離韓戰結束已有4年之久。
-
然而1950年1970年代,臺灣漁業科技進步、漁業迅速成長,大池村也不例外;竣工未久的義士碼頭很快便不敷使用,必須擴建。1966年民國55年)11月,澎湖縣議會第六屆六次定期大會中,呂媽帝、葉開佛尹楚琳三人便提案,請縣政府補助一千包水泥,以利擴建大池漁港碼頭,案由指出「大池村……漁業日益發展,擁有大小機漁船二十隻,原建義士碼頭已不敷應用,又因不能避風,且退潮時漁船不能進港停靠,影響生產甚大,尤以颱風時更加危險。該村雖經多次研議,計畫再新建碼頭一座於義士碼頭東方約一○○公尺處,尾端留一港門,造成一小漁港,以安全靠岸」,同樣議決通過,實際執行則由基督教會補助麵粉、採以工代賑方式,在義士碼頭東方修建第二碼頭,至此終於圍成簡易小型漁港格局,可供漁船靠泊避風。
-
1968年民國57年)3月,義士碼頭附近的山坡地因受豪雨沖刷,地表逕流的雨水將碼頭沖毀。當年度的澎湖縣議會第七屆第一次定期大會上,許祖要、林聯登、陳鄭淑君三人曾提案要求縣府盡速修復,獲得議決通過。
-
到了1980年代,持續成長的漁村人口與快速擴張的近海漁業,讓原已侷促的義士碼頭再度飽和。1981年民國70年),澎湖縣第九屆縣議會第七次定期大會上,謝文周、許石柳、楊國夫、呂進祐四人提案要求縣府「加速籌款擴建西嶼大池義士港」,案由強調「目前該港有大小漁船六十餘艘,漁港只可供小型漁船二十艘使用,餘皆停靠在外海之中」,因此希望「速於擴建」。此案在時任議長許素葉不約而同提案的強力聲援之下,表決結果為「併議長提議第二案通過」順利過關。
-
於是,1983年民國72年)在省政府「加強改善偏遠地區居民生活修建漁港」計畫支持下,大池村展開了毀池築港工程,首先轟隆轟隆挖通義士碼頭西側臨海池塘「大池」的土堤,引入澎拜海水,再浩浩蕩蕩興建防波堤、丟擲消波塊,將其改建為新漁港。大池漁港擴建工程分為八期,總共耗資新台幣6625萬元、地方補助款171萬7500元,最後在1991年民國90年)落成。此後,義士碼頭內的漁船,紛紛改泊新漁港,而大池村內自清代《澎湖志略》(1750年成書)以來、列入志書記載已有數百年之久的池塘,自此於世間再也不存,僅能從地方耆老的口中回憶。
-
1997年民國86年),長期淤淺、已乏人使用的義士碼頭,由相關單位填平為海埔新生地。2002年民國91年),該地再度開鑿為社區活動公園,草木扶疏。義士碼頭遺址,在遊客自拍取景的選項中略過,也漸漸受人淡忘。
-
站在公園草地,誰能料到:眼前腳下,曾是大池村治安宮」前的一片海灣,當年開鑿為漁港,僅僅四十年便已淤廢,最後以填海造陸的建設作結?滄海桑田,此情此景逝去以後,又待誰來追憶?
-
作者|吳令丞
-
參考來源|地方議會議事錄總庫
知識建檔|2017-10-19。知識更新|2023-08-1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