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泉許氏宗祠
竭智,焉能顧及廟譜之事哉?
民國七十年代,休養生息日久,適逢台澎經濟起飛,民生富足。族中父老,屢倡建祠之議,各房子孫亦 ....
- 石泉里
為發展的腳步太快而少人問津。到民國70年(1981)政府在204號縣道北側,興建國內第一座電視轉播站(石泉里1-14號) ....
- 石泉畜牧發展
清宮玄聖道堂南邊一帶都是空地,民國70年(1981)左右陳、歐兩人都在附近養豬。歐得周的養豬場在民國75年(1986)韋 ....
- 石泉電視轉播站
民國70年(1981)政府為了改善偏遠地區的電視收視狀況,籌款14,274,822元,在石 ....
- 菜園里
人),71年減少到682人(比1981年少了43人),75年再減少為567人,民國78年更減少到490人,幾乎又回到初設 ....
- 菜園里海軍馬公祥和山莊
(1971)先興建北邊的一棟,民國70年(1981)再興建南邊的第二棟,而形成雙棟併排格局,出入口朝西(照片3-50)。 ....
- 東衛社區活動中心
上每一年辦理6個社區;到70年(1981).全縣規劃的82個社區全部發展完成,翌年起又訂定「臺灣省社區發展後續計畫」繼續推 ....
- 東衛里
舍(目前為國軍副食品供應站)。民國70年(1981)左右,高雄的佛光山又在東衛國小東側購地興建了一棟名為「海天佛剎」的寺 ....
- 東衛水庫
9)5月1日開工,分兩期施工,民國70年(1981)4月底完工。總工程費四千九百萬元,集水面積1.3平方公里,滿水位面積 ....
- 東衛派出所
時期的木構造建築逐漸朽壞,才在民國70年(1981)於原址東側改建為現貌,轄區仍然包括東衛、安宅、興仁、烏崁等4個里。
 ....
- 謝有溫
,任職各行各業,卓然有成。
民國70年(1981)7月,謝有溫於觀音亭敬獻「慈雲庇蔭」匾。民國74年(1985)11月 ....
- 安宅里
(1972),減少為867人;民國70年(1981),再減少為778人;民國77年(1988),再減少到694人;民國8 ....
- 興仁社區活動中心
社區牌坊一座(照片3-32);民國70年(1981)在濟陽堂南側興建了一座面積約60坪的社區活動中心。民國76年(198 ....
- 興仁社區牌坊
3,000元興建社區牌坊一座;民國70年(1981)在濟陽堂南側興建了一座面積約60坪的社區活動中心。民國76年(198 ....
- 興仁里
和大部分住家相距比較遠的現象。民國70年(1991)以後聚落南側今201號縣道及澎25號道路之間的一大片旱地逐漸荒廢;民 ....
- 天主教烏崁幼稚園
新村的幼童則由父母親自行接送。民國70年(1981)學童人數增加到70人左右,分為中班、大班兩班時,天主教再派一位助理保 ....
- 相江公廟
。早期拜的人較多,近來較少,但民國七十年代末期「大家樂」盛行時,仍有信徒摩肩接踵而至,據傳「獸公公」上所披數層錦裘即樂迷 ....
- 烏崁天主堂
禮拜聚會之外,還辦理過托兒所,民國70年(1981)左右教會的活動逐漸没落,民國73年(1984)天主教曾一度將附設的惠 ....
- 烏崁農漁業發展
工作(照片4-1、4-2)。到民國70年(1981)因為漁產量驟減,小型漁船獲利有限才逐漸被淘汰(楊金燕1998:36) ....
- 烏崁興仁畜牧業
。
蔡承棟本身也是豬肉販,在民國70年(1981)決定專營豬肉攤之後,就把養豬交給兒子蔡昌茂負責。蔡昌茂接手後在濟公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