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車船管理處
一|
澎湖的公車處設立於民國40年(1951),本來稱為「澎湖縣公共汽車管理處」,專營馬公、湖西、白沙等3個鄉鎮的 ....
- 前寮里
平方公里,人口有1,715人。民國40年(1951)2月為了實施地方自治才獨立設為「前寮里」,面積約0.762平方公里, ....
- 石泉國小
停辦,同時成立東衛及菜園分班;民國40年7月菜園分班奉令停辦,同年11月成立東文分班。民國41年(1952)9月,東衛及 ....
- 石泉里
和前寮、菜園合併為「三合里」;民國40年(1951)獨立為「石泉里」,面積0.842平方公里,人口約624人。
石泉的 ....
- 東安宮
四九年由各甲長老發起鳩資修建,民國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落成,並增雕真武大帝寶像共為五尊,因第二代為戰後重修,除木料外,其 ....
- 菜園里
泉里、前寮里合併為「三合里」;民國40年(1951)2月單獨成為一里,稱為「菜園里」。
文字來源|馬公市各里小地名
 ....
- 菜園漁業發展
戰後菜園的農漁業更加式微。民國40年(1951)左右有12艘釣漁船在馬公內灣和澎湖內海捕捉鱙仔魚和丁香魚,後來陸續歇 ....
- 東衛里
平方公里,人口有1,929人;民國40年(1951),為了方便實施地方自治,把安宅和山尾獨立劃設為「安宅里」之後,東衛里 ....
- 東衛菜市
口數一直維持在千人以上,除了在民國40年(1951)安宅里獨立設里時,人口有略為減少之外,從50年(1961)起,居民人 ....
- 安宅里
因為人口不多而被併入東衛里,到民國40年(1951),為了實施地方自治才和山尾單獨劃為一里,命名為「安宅里」,當時的面積 ....
- 山尾
946)澎湖設縣時併於東衛里,民國40年(1951)為地方自治實施而歸於安宅里。
文獻參照|《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 ....
- 懋靈殿
於聚落範圍不斷向外擴展,大約在民國40年(1951)曾經在目前的中營東北方增設一個小北營;營頭的形式起初只以竹符插在地面 ....
- 興仁里農漁業的發展
捉鱙仔和臭肉鰮(使用焚寄網)。民國40年(1951)農曆7月的一個晚上,興仁里有3組焚寄網在烏崁頭附近海域作業;所有的漁 ....
- 鐵線里
港里合併,稱為「鐵鎖里」,直到民國四十年,實施地方自治,才與鎖港里分開,稱為「鐵線里」。
文字來源|澎南區文化資源集錦 ....
- 鎖港里
一度與鐵線合併稱為「鎖鐵里」,民國四十年後才又獨立出來,改稱「鎖港里」。
鎖港的民居多集中在澎廿七號道路東側,以澎四號 ....
- 馬公市第二衛生所
蔡平立 1984:577),在民國40年(1951)3月2日開始營運。75民國42年(1953)9月5日在五德里新建一棟 ....
- 鎖港咬山辨:雞籠仔出
鎖港咬山辨:雞籠仔出
民國40年代以至50年代,鎖港漁業蓬勃發展,鎖港大蝦是澎湖漁業的名產。例如民國51年2月1 ....
- 山水金生堂藥鋪
積資本,後來又到臺南學習中醫,民國40年(1951)回澎湖,在山水里71號以陳標幫他取的偏名「金生」為店名,開設藥房,主 ....
- 山水里
母塢」合併稱為「水塢里」,到了民國四十年,為實施地方自治,又被獨立出來,當時村子裡的鄉老(陳西蜀的父親)覺得「山水」二字 ....
- 山水地曳網漁業
)剩下5組;戰後又逐年增加,到民國40年(1951)已增加為16組(東寮13組、西寮3組)。漁場就在聚落南側的沙岸外,每 ....